
郑子开,致公党福建省委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委员、致公党南平市委委员、延平区政协委员、延平区农调队队长。2007年以来,他始终关注着地方事业发展和民生问题,充分发挥农调队长的优势和专业特长,经常深入基层实地调研,撰写大量反映农村、农民、民营企业等来自基层的社情民意和提案,受到中央、省和市各级领导的重视,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就要深入农户、联系企业、与基层统计人员座谈,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留心民意,捕捉社情......”面对访谈,郑子开感慨地说出了他深入基层开展调查采写社情民意提案的感受。八年的社情民意讲述着无数感人的微故事,写出了基层的热点难点,写成了执着尽职的手册,写满了致公党员为民情怀。
故事一:工作中捕捉民意,副总理批示了!2011年,郑子开在炉下镇开展畜禽养殖调查时,镇统计员杨如华谈到基层对能繁母猪补贴的反映,针对这一问题他们随即对生猪养殖户、镇村有关人员开展调查,撰写了《关于基层人员对能繁母猪补贴的反映》社情民意。该信息随后被市、省、全国政协采用,并得到当时分管农业的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批示,促成有关部门就此展开调查,为有关政策的调整起到参考作用。
故事二:生活中发现民情,引起市委书记重视。他经常从日常生活中看到、听到、想到的,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做到建言献策立意准、有突破。2012年他因为眼睛疫病到社区医院就诊,无意中了解到由于就医观念问题,市民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愿意来社区医院就诊的人寥寥无几,造成了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为此,他走访了多个基层社区服务中心和延平区医院,撰写出《看病就医应首诊在基层》的信息,被南平市政协专报件采用,引起时任南平市委书记裴金佳的重视,并专门作出批示。
故事三:履职中表达出民心,百姓拍手称好。“在撰写提案或论文时除了要留心民意外,还要善于捕捉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和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郑子开议政建言体会如是说。2012年他在王台镇开展企业生产情况调查时,镇经委主任反映当地竹木企业受信贷联保规定影响,经营状况陷入困境,经济纠纷影响了当地社会治安环境,为此他带领农调队的队友们对部分企业进行调研,撰写了《民企信贷联保圈断裂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的文章,被区、市、省政协专报采用,并得到中共南平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为企业金融贷款的政策制定起到积极作用。几年来,他还先后对农民种粮、老人养老、乡村旅游、生猪污染等民生问题提出了系列提案近10篇,得到多部门重视,并全程跟踪提案办理,适时提出解决建议。多篇提案有的被转化为南平市政协会议大会书面材料,有的被转为致公党南平市委团体提案,地方群众连呼接地气,拍手称好。
八年来,郑子开通过不断努力,先后撰写社情民意、提案40余篇,获得各级政协部门采用率达95%以上。他先后被南平市政协、中共南平市委统战部、致公党福建省委评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并获得“延平区政协第十二届优秀政协委员”称号。
郑子开,致公党南平市延平支部党员,荣获致公党福建省委2015年“创建先进基层组织,争当优秀致公党员”活动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