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致公说事儿
致公说事之三十二:著名艺术家、画家罗希贤谈连环画的创作与发展

 

【主持人的话】  
  连环画又称连环图画、连环图、小人书、小书、公仔书等,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这一形式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随着时代的变迁连环画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寓教于乐的方式成为许多青少年乃至成年人重要的读物,融入了几代人的宝贵记忆。在网络时代的今天,连环画发展的现状如何呢?连环画与动漫有什么异同?您又是否知道,神州十号宇宙飞船上搭载了第一部遨游太空的中国连环画?
  2014年8月13日(周三)14:00—15:00,著名艺术家、画家、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环画项目传承人罗希贤做客“致公说事”节目,就“连环画的创作与发展”话题与网友开展讨论。

视频回放

【嘉宾介绍】
   罗希贤,别署升斋主人,1946年生于上海,长期从事连环画、风俗画、中国画创作。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环画项目传承人,上海大可堂文化有限公司艺术总监。笔耕经年,付梓甚丰,创作出版连环画一百六十余部,发表插图逾千幅。代表作品有《火种》、《难忘的战斗》、《特殊的战场》、《蔡锷》、《李自成》等。2001年之后,为弘扬连环画艺术,身体力行,创作出版《鲁迅画传》、《弘一大师画传》、《中国贝叶经连环画故事》(全套3部l2册)、《普洱茶》、《苏东坡在儋州》、《画说三林塘》等作品。
   2010年,应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处之约,创作《兵马俑》,成为第一部由文化部作为支持单位在海外首发的连环画。首发仪式上,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收藏了罗希贤风俗画长卷《秦军演阵图》。《兵马俑》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选荣登神州十号,成为第一部遨游太空的中国连环画。

 

【访谈实录】

  【罗希贤】主持人好,各位东方网的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罗老师,作为一名老艺术家,您创作连环画已经有几十年的经验了,可 以说连环画已经成了您毕生的事业。我的同事,包括我自己都是你的粉丝,最近您还被授予“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环画代表性传承人”荣誉称号。那么我们就非 常想知道,您最初是如何与连环画结下这样的不解之缘的?
  【罗希贤】连环画是诞生在上海的,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连环画是在所有的 画中最跟老百姓生活接近的,所有的小孩子,大人,有文化的人,没有文化的人,都喜欢看连环画。所以连环画在中国艺术史上对于传播文化,对于学习知识方面起 很大的作用。我是从事连环画已经四十几年的历史,画了160几本书。对我来说,连环画是从小就喜欢,现在很多连环画的爱好者,也跟我一样,都是从小就喜欢 连环画,从刚才刚开始识字的时候就开始在连环画书摊上租书。我认为连环画这个画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的宝贝,连环画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开始走下坡 路,它跟整个当时的社会形态,当时的文化市场的变化,都有关系。
  【主持人】我们知道,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来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连环画作为一门较为传统的艺术形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些年来,当时许多画家都放弃了连环画,可您不仅没有放弃,而且不停创作,成为了一名非常高产的艺术家。请问您当时为何没有放弃连环画呢?
   【罗希贤】我一直觉得连环画是中国的宝贝,这个宝贝如果我们这代人不去传承的话,再过几十年就消亡了,文化是讲命脉的,一脉相传,脉如果断了以后要续起 来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跟连环画同样的很多姐妹艺术,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就失传了,这个是很可惜的。我作为连环画家来说,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去把这样好的 东西传承下来,流传下去。当时我仅仅是这个想法,就是保存下来,流传下去,我们这代人不要在我们这代人里面消失。
  【主持人】连环画已经成为几代人纪念,说到现在,那么连环画发展的现状是怎样的呢?您是否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
   【罗希贤】我认为连环画需要一种创新,一种改革,它跟所有的艺术一样,面临现在这样的网络时代、信息化时代,连环画不能完全按照原来的路子走,因为原来 的连环画就是讲故事、画故事的书。那时一般人晚上的休闲就是看连环画,现在已经被电视剧代替了,所以我们如果再坚持把文学作品改成连环画的做法是不行了。 我认为连环画到现在应该是要走一条创新,一条改革的路,就是中央提出的把连环画打造成中国特色文化品牌。
  【罗希贤】连环画作为非物质文 化遗产来说,第一是一个文化遗产,第二个需要保护。但我认为它更重要的是发展,连环画并不是放在博物馆里面的东西,它跟是我们的时代紧密相连的。所以,我 现在所做的事情,我希望把连环画能够打造成一种新的模式,可以让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的模式,可以跟国外的动漫相比较而毫不逊色。我们完全有这样的文化自信。 就是要所有画连环画的人,包括我们的文化部门的领导要沉下心来认真的做这个事情。我们现在要讲中国的故事,在这个方面连环画是很起作用的。比如说《中国贝 叶经连环画故事》的故事,都是跟我现在接受的创作理念相结合的。
  【主持人】连环画是绘画艺术的一个分支,那么罗老师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您认为连环画和我们说的工笔画、国画有什么异同,它本身有什么特色呢?
  【罗希贤】画画艺术是造型艺术,它很复杂,从绘画形式上来说有中国画、西洋画,从画画的形态来说有纸上画、有雕塑,从中国画这个概念来说有工笔画、写意,还有这两者结合的。连环画是一种画种,可以用油画画,可以用版画画,所以跟工笔和的写意的概念是不同的。
  【主持人】现在很多年轻人都非常喜欢漫画、动漫,大家都觉得这东西好看。您认为,为什么漫画、动漫相比连环画而言,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呢?
   【罗希贤】其实我们连环画之所以发展到现在碰到这些问题,关键是断层。80年代到现在没有连环画创作,所有的动漫也是这个时间进来的,而且一下子就占领 了我们几代小孩子的阅读空间,我认为这是一种文化战略上的失误。其实连环画是很普通的,连环画就是讲故事,在国外来说,所有用图画来表示连续故事的内容都 叫连环画,他们是不分卡通、动漫、连环画、写实画的,他们认为是一样的,所有用连续的画面来画的就是叫连环画。我们现在区分了,我认为这个是一个误区。像 过去,张爱萍画的《三毛流浪记》也是连环画。我去过日本考察动漫,现在日本人的动漫最早就是跟中国人学的,本来的根就是在中国,所以我们现在很可惜。此 外,连环画跟现在拍电影、拍电视的手法完全一样,所以很多导演都会画连环画。
  【主持人】创新和动漫结合起来一种新的方式出现的话,我想现在的小孩子一定会喜欢的。
  【罗希贤】我想,这种形式整个人类都是喜欢的,就像现在国外流行的绘本,有画画来表现,因为他认为用照片已经不够了,特别是画历史的东西已经没有这样的照片资料了,就希望用绘画创作来表现他的思想,表现这个故事。
  【主持人】哦,看来连环画的创作不是我想象中那样,照着感觉画就行了,是有一系列完整的创作程序的。那么罗老师,您是否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连环画的创作步骤具体是怎样的?
   【罗希贤】连环画的创作跟现在拍电影,拍电视剧是完全一样的。它先有一个构思,有一个文学作品,或者是故事。有的时候根据新闻故事改编,就不叫文学作品 了。然后把改编,电影就改变为文学剧本,连环画也是叫做改编剧本,改变好了以后作为电影创作就是找演员,体验生活,包括道具布景。对于画画来说这些都是一 个人做,所有的画面都是你自己安排,你自己又是服装,又是背景。不同的就是电影拍好以后剧本就没有了,我们是把剧本放在下面,整个的创作过程和电影是很相 似的。
  【主持人】是的,听了您的一番介绍,感觉连环画的创作对于画家的要求其实非常高,既要了解剧本,还要熟悉剧本中的社会环境、人物性格、服装等等,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那么罗老师,您是怎么做到把这些包罗万象的知识都了解熟知的呢?
   【罗希贤】还是两句话,一个是积累,一个是读书,只能通过逐步逐步的积累才可以成为一个好的画家,特别是画连环画。连环画家都是杂家,要懂各种各样的东 西,比如说今天画唐宋元明清,不同时期服装、风俗习惯、不同的故事都要了解;明天要画工农兵,就要懂工业生产,懂各种各样的知识,所以连环画应该是有一定 难度的,不光光是画。连环画一看这个画面就知道这个画家肚子里面有多少东西,脑子里面有多少东西。
  【主持人】我们要向罗老师学习,正是您这种严谨的创作精神,为我们带来了一篇又一篇精彩的连环画作品。这些作品,我觉得不夸张地说,就像您的孩子一样,其中有没有哪些是让你记忆深刻的呢?
   【罗希贤】比如说我一直觉得连环画需要改造,需要创新,走老路肯定不行,特别是现在这种新的时代。在我的创作中有两部作品我认为是比较能够体现我的理 念。一个是《中国贝叶经连环画故事》,帮助把《贝叶经》佛教传到中国来。佛教其实里面有分类,一个是我们所了解的汉传佛教,一个是藏传佛教,还有一个就是 从斯里兰卡南边传过来,传到中国的西双版纳地区的南传佛教。南传佛的故事是写在贝叶上的,而且一开始用梵文记录,一般的人很难理解。当时,西双版纳政府提 出,如果要传播傣族的文化,传播《贝叶经》文化,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让大家都可以看懂的故事的形式,所以我就成为了《贝叶经》创作的主笔。后来,《贝叶 经》共创作了三大部分12册,现在成为了云南的对外礼品。又一次,当云南有关部门把《贝叶经》连环画送到泰国皇室的时候,泰国皇室的人非常惊讶和赞赏,他 们说没有想到你们可以画出这样的书。我觉得,在这里我们这个书就起到作用了,形成了一种创新,一种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中国故事,而不仅仅是过去意义上的 连环画。还有一个作品我印象是很深的。201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在北欧举行了一个展览,兵马俑展览,这个展览长达8年,很多欧洲人都去瑞典看。瑞典大使 馆就提出来让我画一本讲述兵马俑的故事,因为即使有文字介绍他们还是看不懂,他们看兵马俑就是感觉到震撼,但是兵马俑里面的很多故事他们不了解,所以我就 画了一本兵马俑。这本书是中国第一本由文化部作为支持单位的作品。去年很荣幸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非物产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被选中,成为第一本能够 登上太空的连环画,这个也是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兵马俑》连环画在欧洲的发行效果非常好,后来在中央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有关领导也表示,我们很多文字 的东西外国人看不懂,可以探索用画面这种形式来表现。后来很多孔子学院的院长也跟我联系,希望用连环画这种形式来做孔子学院的教材,比如说京剧,京剧光是 文字外国人不了解,还有中国工夫、中国的中医药等等,那么多的故事,博大精深,用连环画应该效果会非常好,所以我也希望国家在这个方面要投入。现在,表面 上似乎连环画的读者少了,或者是青少年离开了连环画,但是连环画应该说在另外一个领域又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主持人】我在想,你刚刚海外的孔子学院把连环画作为教材的例子,这个做法您觉得可以以后更多的推广吗?
  【罗希贤】值得推广,我们是完全有这样的文化底蕴,有这样丰富的内容,我们做这个事情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文化自信,要有这个自信才可以做好。
  【主持人】那么以后我们国内的教材会不会也转化成连环画的形式呢?
   【罗希贤】我现在也在做这个方面的工作。最近,我正进行一个新的创作,叫《精忠报国》,讲的是岳飞的故事。很多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希望如果中国的孩子 不把韩国的明星作为偶像,而把岳飞作为偶像。所以我这次6月1号,恰好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他一生的追求是《精忠报国》,他小的时候母亲给他买了一本 《精忠报国》的连环画给他影响很大。这也给了我创作的动力和灵感,所以我将来的创作我主要是在这个范围上面。还有,比如我是致公党员,一直很想画一个致公 党创始人的故事,特别是建国的时候作出的巨大贡献。
  【主持人】8月17号你在上海书展上面发售两本新的连环画,可以介绍一下吗?
   【罗希贤】8月17号我会签名售书,一本是《连环画彩说选页》,一本是《长坂坡》。《长坂坡》是作为孔子学院教材的规模来做的,所以这个里面配有英文。 我选择《长坂坡》这个中国三国时代的名著,因为我觉得这是代表中国传统的东西,也是外国人可能听说过的中国非常有名的故事。我这次创作的篇幅不是很 长,36幅,我希望外国人可以用很短的时间来了解中国的故事。
  【主持人】那么您今年还有哪些计划呢?
  【罗希贤】除了 做这个工作以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我也很想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做一点事情,一个是我们在浦东三林搞了一个连环画博物馆,而且现在博物 馆部门的领导也很希望那个地方能够成为上海非连环画保护基地,我们将来很多教学、研讨、交流、创作都可以放在一起。而且可以很方便的跟各个方面交流,我希 望把这件事情做成。
  【主持人】在这里预祝您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功。不知不觉,节目已经进行一大半,估计咱们的网友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那么,在接下来的互动环节里,我们就针对网友们提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邀请罗老师进行详细解答。
   【主持人】网友“676842”、“904629”说:周恩来总理生前曾表示要抓好连环画出版工作,这成了老一辈连环画工作者努力为青少年成长提供好读 物的动力,连环画因此也成了很好的启蒙教材,许多上了年纪的人至今仍津津乐道。但是有不少读者对连环画的前景并不乐观,认为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连环画迟早要 被淘汰。对此,罗老师怎么看?
  【罗希贤】我们国家领导人对连环画还是非常看重的,像毛主席建国以后第一个关于文化方面的批示就是关于连 环画的,文革当中第一个关于文化工作的会议就是连环画会议,周恩来直接主持,我们要做好连环画还是很有底气的。至于现在的网络信息时代,连环画会不会淘 汰,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连环画可以比喻成“五四运动”时候的古文。那时,因为白话文的兴起,很多人认为古文会被淘汰,但是几千年下来古文没有淘 汰,唐诗宋词是永远的经典。所以我认为连环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但是这部分是很经典的,这部分永远打不到,永远会存在。我现在考虑的并不是怎么把连环画 保存下来,我现在考虑的是连环画怎么走一条新路,怎么跟动漫相结合。在国外来说连环画和动漫是不分的,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也应该把连环画跟动漫相结合,无 论在形式上、内容上,能够尽量让现在的小孩子喜欢连环画。现在问题的是我们做连环画的人怎么做出小孩子喜欢的看的东西。
  【主持人】网友 “793426”则说:连环画的确是讲故事的好方式,习近平提出要讲好故事就可以通过这一途径,但现在是信息化社会,特点就是发展快变化快,因此我担心连 环画这样一种节奏比较慢的文化样式还会不会保持自己的优势?前者认为连环画正在走向末路,后者担心连环画为了要适应快节奏的生活而不能保持自身的优势。对 此,您怎么看?刚才罗老师讲到连环画在国内的现状,请问连环画目前在国外究竟又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国外的连环画在跟动漫争夺市场份额的时候,是如何做到既 葆有自身特色又适应时代潮流?
  【罗希贤】连环画还是需要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前进,包括内容方面。我们过去的内容比较死板,动漫就不仅仅 是这样。动漫从选题开始到创作、文字,这些不是一个人完成的,我认为在这个方面连环画应该要走这样的路,像《贝叶经》那么长的12本书,我完全是自己学习 了以后进行创作的。
  【主持人】网友“旁观者清”所问:如今的连环画遭遇到一种尴尬:有藏家,少读者。请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连环画的创作与发展究竟该何去何从?亟待破解的难题是什么?
   【罗希贤】连环画之所以能够发展到现在这样,和连环画有大量的读者有关系。我因为搞创作的关系,接触过全国各地的人,都说小时候喜欢,所以连环画这种形 式是生根的。连环画之所以能够出现这样一批收藏家、爱好家,这是连环画的幸运,可以说连环画收藏的活动挽救了连环画,推广了连环画。所以我觉得连环画的收 藏和阅读是一回事,不要人为的分开。如果我们有更多这样的爱好者,那么我们的发展会更好。
  【主持人】有网友问:连环画这种形式会不会消亡?这个问题如何破解,连环画如何创新?
   【罗希贤】连环画会不会消亡,这个题目很难破解也不要去破解。因为我认为顺其自然就好,因为文化这个事情,并不是你想改变就可以改变的,随着中国的发 展,随着所有人对文化上面的反思,包括现在整个社会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认同,这个都会使连环画能够再生,不光光是连环画,包括我们所有的传统艺术。创新也 是连环画将来要走的重要的一条路,包括公艺知识,比如说生活中的很多小故事,生活习惯如果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应该是很好的,教你一步一步怎么做,图文并茂 的。我最近在画重阳节,这个连环画将来会放在上海的重阳糕里面,今年和7家门店谈成了合作,组成重阳糕礼品外面的包装。人家看了以后就知道原来重阳节就是 这样的,同时,很多小孩子也会看到,这样很多中国的传统知识就能传播。
  【主持人】网友“404485”问:听说有人呼吁对连环画实行分级管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现在这项工作的推进情况怎样?
  【罗希贤】分级管理在连环画创作方面,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主持人】网友“327836”说,其实现在连环画低迷,有关方面完全可以组织一些连环画读者联谊会,以此来带动整个连环画事业的兴旺,不知道上海有没有类似这样的组织?有没有人出来组织?有的话我想还是会吸引不少读者的。
  【罗希贤】这个建议很好,所以我们现在在浦东做的这个项目,也是想在这个方面能够做出一点事情。最近,习近平提出希望上海能够在保护非遗上面加强力度,行成经验,在全国推广。
   【主持人】网友“767740”和“960028”说:有资料显示,法国仅在2008年前10个月所出版的新连环画就已达到1500种以上,即使遇到金 融危机对连环画的出版似乎也影响不大。而国内,曾经有一段时间在书店里看不到连环画的影子,这与它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有关吗?
  【罗希贤】美国,法国,日本连环画的基础都是非常好的,他们甚至有一条连环街,有像好莱坞一样的金光大道这样的建筑,这个方面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把这些先进的东西引进来。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在这里就不能一一回答各位网友的提问了。在这里,要再次由衷地感谢罗老师,因为是罗老师和他的连环画作品,让我们和我们的长 辈们,能重拾孩提时代对马路边小人书摊的美好追忆。同时,也特别感谢网友们对“连环画的创作与发展”这一话题所给予的深入思考与踊跃提问。好了,本期节目 就是这样,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罗希贤】大家再见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