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的话】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在农产品博览会上,上海农展馆的一堵“蔬菜墙”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墙上看不见泥土和水,而通过“气雾”法长出来的“保心菜”可随吃随摘……这是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成功的案例,也是“全国农业工作先进个人”张敬明及许多人经年汗水的结晶。对于上海而言,都市现代农业该如何在农业资源禀赋不足的“狭小空间”内“以小博大”,既满足自身又服务全国?又该怎样通过自身的蓬勃发展来装扮上海美丽的绿色家园?
2014年11月14日(周五)14:00-15:00,全国农业工作先进个人、浦东新区政协委员、上海市农业项目评审专家张敬明将做客“致公说事” 节目,围绕“都市现代农业和农业创业”这一主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与网友就都市现代农业的概念及功能、浦东新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浦东新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等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嘉宾介绍】
张敬明,浦东新区政协委员,高级经营师、经济师,上海市农业项目评审专家,长期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主要从事农业政策研究和农业产业化、农业旅游、农业会展、农产品销售、农业品牌建设等工作,率先提出的“农超对接”概念及实践,在业内产生较大影响,2013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先个人”称号。
【文字实录】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致公说事”节目,我是主持人一茗。
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到,在农产品博览会上,上海农展馆的一堵“蔬菜墙”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墙上看不见泥土和水,而通过“气雾”法长出来的“保心菜”可随 吃随摘,这是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成功的案例。对于上海而言,都市现代农业该如何在农业资源禀赋不足的“狭小空间”内“以小博大”,既满足自身的需 要,又来服务全国呢?又该怎样通过自身的蓬勃发展来装扮上海美丽的绿色家园?
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以“都市现代农业及农业创业”为 主题,特意邀请到了全国农业工作先进个人、浦东新区政协委员、上海市农业项目评审专家张敬明做客我们的节目,与网友就都市现代农业的概念及功能、浦东新区 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浦东新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等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如果各位网友想提问,欢迎您随时登录我们的互动平台。张老师,您好,欢迎您!
[嘉宾张敬明]:
您好。
[主持人]:
都市和农业有什么关系?在我们的观念里面,都市似乎就是钢筋水泥,农业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到底什么是都市现代农业呢?
[嘉宾张敬明]:
上海是一个大都市,上海的农业按照GDP来讲的话,1%都不到。但是现在我们讲“农业”的话,它的贡献不仅仅是GDP,它还有生态的功能、保障的功能、 生活的功能等等。所以,在上海,发展农业的选择,我们主要的定位是发展都市现代农业。都市现代农业,上海已经走了一段历程,也有一些经验,也积累了一些成 功的做法。就都市现代农业的概念来讲,概括一下就是“三个融合”,第一个融合,就是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不光是生产的功能,它融合了生活与生态的功 能,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以前讲农业是第一产业,现在我们讲都市现代农业,它是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这个非常重要。第三个,城乡一体化的 融合,我们在发展农业的时候,作为都市现代农业,更多的是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在这么一个过程中,市民有更多更好的农产品的选择,而我们农民在这么一个服 务的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的价值。这个就是都市现代农业的基本概念,我们上海是这么一个定位,一般的理解,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三个融合,在三个融合当中,我们 寻找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主持人]:
那么都市现代农业跟上海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嘉宾张敬明]:
上海是个大都市,我们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第一个目标就是保障上海城市2000多万人口新鲜的水果、蔬菜和一部分粮食的供应,这里讲的是最低的保有量。我 这里有一个数据,就讲浦东,整个浦东只有32万的农民,现在大概32万都不到了,我们的耕地也只有52万亩,但同样我们作为都市现代农业,对于都市的贡 献,我讲这几个数据可以概括一下,在上海,我们粮食的生产量占了市郊生产总量的五分之一,蔬菜也占了五分之一,我们吃的猪肉,浦东也占了五分之一,我们现 在喝的牛奶,光明乳业奶源很大一部分在浦东,占了五分之一,家禽鸡蛋的生产量占了三分之一,水产品供应占了八分之一。我讲这几个数据想说的是,哪怕在浦东 这么城市高度发达的地区,仅有的一些农业的资源,对于整个浦东城区,对于整个上海的大都市的保障作用是第一位的。第二个,我们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就是一个 生态屏障的功能,我们的都市不能没有郊区,也不可能没有乡村。我们一直讲,我们的城市在越来越大,我们的乡村在越来越小,但我可以告诉大家,乡村永远不会 消失的,它的生态功能相当于一个人的肺,我们为什么提倡要种水稻,水稻的功能一部分是保障,一部分就是生态,水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我们要发展林果 业,要种桃树、梨树,不光有经济功能,更重要的一个作用,很多市民可能还没有发觉,它其实也是一个绿色的屏障,它就是一颗树,不过是一颗果树而已。第三 个,我们在都市发展过程中,农村和城市的结合,也创造了很多就业的机会,创造了不少新型的农业企业,它也是一个朝阳企业、绿色企业,它也是我们都市产业的 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说,在上海这么一个大都市,这么发达的一个都市里面,我们还有农业、还有绿色,它的意义就在这三个方面,第一个保障,第二个 生态,第三个是就业。
[主持人]:
那咱们未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又是怎么样的?
[嘉宾张敬明]:
都市农业要促进它的三个融合,在这三个融合当中,具体来讲,我个人的理解,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有四个方向可以探寻,第一个,我们上海有自己的资源,包括 有技术的优势,人才的优势、资本的优势、市场的优势等等,我们要克服自己的弱点,土地小,空间狭小,农业生产资源不足,这些我们可以通过新的模式来突破 它,发展科技密集型的农业,这是我们首要选择的方向。都市现代农业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科技创造价值,我们没有规模,我们浦东也只有52万亩的耕地,我 们把52万亩的耕地放到黑龙江去,就是一个不大的空间,就是一个基地,而这已是一个区的土地资源。在这么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我们的发展第一个方向就是要发 展科技密集型农业,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具体来说,重要的是要发展种源农业。比如说研发和生产果树的苗、蔬菜种子,供应种猪到外省市,这些都是种源农业发展 的领域。对于我们来说,服务全国,上海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也体现出来了。所以发展科技密集型农业,第一个就是要发展种源农业。第二个,我们要率先发展生物科 技农业,以细胞工程为代表的植物组培技术的创新,上海市已经领先,但这方面我们仍要加大力度拓展发展的空间,建立以育种为核心的研究中心和生产基地。第三 个,发展智能化设施农业,比如建设植物工厂等。科技密集型农业是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个方向。第二个呢,就是要发展城乡互动型农业,促进城市和乡村的融 合。发展城乡互动型的农业,就是要把城市里面的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管理这些优势跟我们乡村里面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等等结合起来,创造新的模式。 我的提法就是叫城乡互动性农业,简单来讲,比如说农业旅游,可以探索科普农园、观光农园、体验农园、市民农园、有机农园等发展模式,在城乡资源配置和要素 流动当中创造一些新的模式,这是上海要注重的一个方面。第三个,我们要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因为我们的资源太紧缺了,我这里讲的是农业资源,包括劳动力资 源,在我们大都市的乡村,这个是缺少的。所以我们在发展农业的时候,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现在上海的农业,一个是在探索资源节约型的农业发展模式,比如说生 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等,这些都是我们优先发展的一个模式。第二个,我们在加快形成一个资源节约型的农业生产体系,比如说如何节约我们的 土地,为什么我们要建蔬菜墙?因为要从平面向立体发展,立体种养不光是平面向空中发展,还要向水下发展,比如水面种植水生植物,水下养鱼,建立鱼菜共生系 统等,这些循环农业的发展,本质上也是基于我们的资源。还有比如说我们养猪的量达到上海市的五分之一,同时也给我们的环境带来压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可以 缓解这一压力,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还有秸秆,秋天了到了收获的季节,水稻收割后留下的秸秆怎么办?我们采用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这也是我们选择 的方向。第四个,我们要发展市场带动型农业,因为上海处在两个市场的交汇点,一个是国际的市场,一个是国内的市场,在这么一个交汇点上,我们市场的优势是 比较明显的,我们要利用上海这个口岸,发展农业技术交易和农产品交易,包括农产品的物流、存储方面的建设,依托国际国内的两个市场,建立口岸农业的平台, 这也是我们都市现代农业致力的一个方向。我们力争在空间的集聚、资源的配置以及主体的培育方面,首先取得突破,这样可以占领都市现代农业的制高点。
[主持人]:
那么在融合的背后,是不是能创造共赢的机会呢?通过这样的模式和路径,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
[嘉宾张敬明]:
通过融合发展,取得多赢结果。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我们现在讲的第一个原则是生态优先,第二个原则是以人为本,非常重要。在这么一个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市 民要赢,市民能够获得更多的优质、安全、丰富的农产品,他们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是得益的,特别是2000多万的市民,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第二个,我 们的农民要赢,作为一个生产者,他在这方土地上耕耘,他因为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在这么一个过程中,他获取了更高的附加值。我们的农业要变成现代农业,我 们的农业经营者要变成农业企业家,我们的农民要变成新一代的农民,新一代的创业者,新的农业文化人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农民要赢,归根到底,他们会得到更 多的可持续的收益。第三个,在这么一个发展过程中,我们这座城市要赢,我们这座城市因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了,它的生态的效应就凸现出来了,都市现代农业, 它不是建一个农业工厂,它绝对是以生态优先为价值取向来创造一个更美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城市。所以对于都市来讲,它也是赢。我想我们还有更多的赢, 比如说我们的都市现代农业作为一个样板,要可复制可推广,这一点上,是不是对我们周边地区,对于全国有没有价值?这个也是我们的贡献。所以在都市现代农业 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寻找的就是一个多赢的结果。
[主持人]:
咱们提问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是农业评审专家,主要是从事农业政策研究和农业产业化、农业旅游、农产品销售等工作的,2014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先进个人的称号,所以在这里还是请您给大家分享一下,咱们浦东都市现代农业的实践和经验。
[嘉宾张敬明]:
2012年的时候,国家农业部在上海召开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会,上海是一个工业化的城市,信息发达、金融发达,贸易发达,但是2012年开这么一个会议, 也说明了我们上海在这方面有自己的探索和经验。很多参观和交流的点放在了浦东。都市现代农业在浦东的发展,主要是依托我们国家农业发展战略,上海的定位是 都市现代农业,浦东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100多个示范点里面,浦东现在的排名是第12位。在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方面,我们大 致有这么一些体会或者一些做法,第一个,我们率先建立了政府财力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投资融资机制;第二个,大力推进都市现代农业示范 高地的建设,制高点就体现在浦东农业是以品牌、品质、品种“三品”战略为导向,我们的定位是发展高科技、高端、高附加值“三高”农业,在这方面,我们着重 把这些理念融合到推进示范区高地建设方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第三个,浦东做得比较好的或者说我们做下来以后,感觉到是可以作为一个经验分享的,就是我们 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新型农业的经营体系和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第四个,浦东的农业对上海的供应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刚才讲了五分之一、三分之一、八分之一, 对于上海的保有量我们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第五个,浦东的农业在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方面作出了示范。这些都是现代农业正在着力推进的,也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 向。整个浦东都市现代农业,讲到特色的话,还是高科技,高端,高附加值,正在作进一步的探索,努力创造跟我们实际相符合的,也是符合城市发展、市民需求、 农民要求的这么一些新的模式来促进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主持人]:
您这么多年一直在理论方面不断的探索,不断在写 提案,2012年您在区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浦东新区农民就近就业的建议,2013年又提出了促进浦东新区农业转型发展的建议,在今年在区政协五 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推进浦东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这三份提案先后被列为区重点提案和优秀提案,由分管区长督办,形成了一些政策性成果,在这里 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这三份提案呢?尤其是由提案形成的政策性成果,对于推进浦东的都市农业建设,有什么作用呢?
[嘉宾张敬明]:
在这三年里面,我主要是从自己工作经验和实际出发,提了三个提案。第一个提案,主要切入点是农民就近就业。浦东有很多的就业岗位,不需要舍近求远去寻找 机会,很多的机会就在家门口,特别是农业企业,农民也可以到农业企业就业,我们在政策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后来区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也采纳了。比如说现在 一个农民,在农业企业就业的话,财政有一个补贴,大概每年在1.3万左右,主要是降低了企业吸纳就业的成本。2015年1月1日起,浦东对于就业创业将出 台一些新的政策措施,这个会大大推进农民就近就业。就近就业无论是对于就业的主体还是就业的客体,还是对于政府都是一个低成本的机会。我们这么呼吁,目的 就是要促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这也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方面。第二份是关于农业的提案,就是关于转型发展问题。农业到了这个阶段以后,转型发展还是 有很多选择,我们不光是要靠土地的产出,因为土地的产出是有限的,每一亩也不过是在6000元左右,但是我们如果在都市农业的发展上,考虑多一些,创新一 些模式,一亩地不是6000元,可能是2万元、3万元了。我们讲一棵桃树,以前注重的是桃树上的一颗桃子,卖给市民,创造了桃子比较高的价值,南汇地区的 水蜜桃是最著名的,一颗桃子的价值是10块、20块,已经创造了很高的价值。但是更多的价值要靠复合来创造,于是我们发现了树的价值,就是上面的桃花,形 成了桃花节,桃花节带来了都市现代农业的新的亮点。然后我们再发现,在桃园里面可以发展农家乐,创造了农业旅游的价值,里面还有农产品的销售等等。我们最 近在浦东的大团镇,是著名的桃乡,在新的桃园里面规划新的蓝图,比如把老桃树的树根变成根雕,桃核变成微雕等等,这就创造了文化的价值,在这个复合的过程 中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什么叫转型发展,就是把农业加N个要素成为新农业,在台湾叫“泛农业”,我们叫“大农业”。农业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是第一产业,就是种 桃子,它是桃子、桃树、桃花、桃乡、桃文化结合在一起,创造更多价值,这就是转型发展。我在提案里面提了很多转型发展的模式,这里只是举一个例子。第三份 提案,就是讲农村。农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前面是村庄改造,主要是改善,对村庄的道路、桥梁、河道、绿化、房屋进行改造,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接下去怎 么办?我们从政协的角度提了一个提案,叫建设“美丽乡村”,从村庄改造到美丽乡村建设,这是一个质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做什么?比如说如何做好 规划编制、如何促进产村融合等等,我在提案当中讲到,能不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融合到新农村的建设当中,浦东有60多项,80%在乡村,这些都值得我们 去思考去实践。这三份提案也不是我一个人的,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致公党浦东区委专题调研的一个成果。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提案,我们的想法是通过这些 提案,能够对我们浦东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有所推进,有所借鉴,有所启示。
[主持人]:
咱们网友也问了,谈到农业创业 方面,现在日子好了,大家都想多赚点钱,就想到是不是可以投资,你刚才讲到投资农业是一个不错的方向,但这里面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没有经验,也有投资失败 的事例出现。我们经常说投资需谨慎,还是想请您跟大家讲讲投资农业有哪些要点?投资农业的风险点在哪里呢?
[嘉宾张敬明]:
在工作中,我也会接到一些电话,接待一些企业和个人,他们希望投资都市现代农业。的确,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我们的投资,为我们的创业带来了机会。但 我一直讲,投资农业要三思而行,因为农业的确是一个生态产业,绿色产业,也是一个朝阳产业。但在这么一个过程中,它和其它产业一样,充满着风险和挑战,可 能会更多一些。因为它投入产出比比较低,它的回报期比较长。我想投资农业要注意八个方面,第一个你一定要懂政策,我们一直讲农业一靠科技,二靠政策,三靠 投入,四靠资源,在这个问题上,最重要的我们要了解农业有哪些政策,如果你不了解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农业的政策有农民政策、农村政策,种蔬菜有蔬菜的 补贴,种粮食有粮食的补贴,建设一个农业企业或者一个生产基地,也有财政支农资金支持,你如果买保险,政策有补贴,你买农机政策也有补贴等等,这是我们要 考虑的。第二个,你要懂农业,你要搞明白农业是什么?你如果认为农业就是一个商业行为,那要误入歧途。农业有自己的特点,最起码有两点要注意,一是生物属 性,种的养的都是活的,二是产地属性,不是什么地方都能种、什么地方都可以养的,这个要注意。第三个,要学会合作,在农业投资和创业当中,我们跟产地的农 民合作,跟市场的产销合作等等都很重要。第四个,要懂营销,现在不是种什么吃什么,而是要求我们不仅要种得好,还要卖得好。第五个,要懂管理,要把工业商 业的管理理念带到农业上面来,让农业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和产业体系。第六个,要不断创新,不创新的话要落后。第七个,要懂自己,你做农业到底为什 么,农业更多的是一份责任。第八个,要知道风险,在农业创业的过程中,在投资农业的过程中,至少有五个方面的风险,一是自然风险,二是疫病风险,三是市场 风险,四是政策风险,五是社会风险,要注意这几个风险点,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