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南非,透视华人社会(上)
王起鹍
1、南非华侨华人今与昔
先后二次随厦门访问团赴南非考察,又有南非福建同乡会会长李新铸、副会长沈雄生全程陪同,更多地接触了华人华侨社会,点点滴滴、感受颇深。新一代华人华侨如叶北洋、李新铸移民来到南非时,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一穷二白,为了求生存,苦苦挣扎,都经历过打工摆地摊,凭借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终于摆脱了一无所有的局面。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和发展,华人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华商的影响力开始凸显,华人店铺不但开进了黑人社区,华人聚集的商圈正在或已经形成;昔日不景气的街区,呈现出生机和活力,店铺价格也随之攀升。今天,南非的华人华侨已经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和发展对外友好的一支重要力量。笔者从考察的角度、或从分析角度来透视南非华人社会,让人们加深对华人社会更多了解,通过全心全意地为侨服务,更好地关心支持他们的生存与发展,充分调动海外华侨、华人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南非素有"彩虹之国"之称。移居南非的中国人始于17世纪。19世纪末福建、广东一带就有华工赴南非从事挖矿的苦力劳动。追溯华人在南非的创业史,广东人是较早到南非的,其中又以顺德人最早登陆。
1904年南非实施《排华法》,1948年南非当局实行种族隔离政策,1950年实施"种族居住区法",华侨华人备受歧视。1984年南非通过"种族分区法修正案",华人成为"荣誉白人"。
1994年南非结束了种族主义统治。南非《新宪法》规定,不分种族、性别、宗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华侨华人生存环境有了改善。南非现有华侨华人20多万人,主要是80年代南非实施鼓励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政策后,来自中国大陆和港台等地的投资、技术移民,其中福建、广东、台湾省籍人分别占35%、20%、20%。他们分布在约翰内斯堡、比勒陀利亚和开普敦、布隆方丹、德班等地。
中南两国自1998年1月1日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边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受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种投资及合作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两国之间应运而生。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格局中,中南两国之间的巨大互补性使得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一种历史必然。
华侨华人在南非主要以经商为主,从业涉及饮食、商贸、电子、旅游、建筑、渔业等。众多华人在南非克服了社会治安相对不佳、市场规模小等等困难,辛勤工作,开辟了自己的一片彩虹。
2、华人社团的演变与发展
华人社团是中国移民在海外谋生创业的团结纽带。过去在贫穷落后、谋生艰难的非洲,华人移民更需要团结互助、互相扶持的社会组织。
早期的非洲华人社会中,就出现了许多较小型的华人社团。都是以"寺庙"或"祠堂"形式建立的同乡会、互救会、宗亲会等。这些小型华人社团建立在团结互助、自给自足的原则上,其成员可能是同一祖先的后代,或可能是来自同一乡府或同一地区的同胞。
1913年,第一个华人社团"南非德兰士瓦华人协会"在约翰内斯堡成立,著名侨领梁金任该协会主席。南非华人社团的发展,九十年代才开始逐渐增多,各个侨团成立都比较晚,规模上先天不足,侨团整体力量也不如东南亚一带的侨团雄厚。
今天,南非华人社团已有100余个,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色:具有中国大陆特色的团体有32个,具有台湾特色的团体43个,
具有香港特色的团体1个,具有老侨特色的团体12个,中性团体10个。
近年来新移民的增多,华人社团也不断得到发展,如福建同乡会是由叶北洋先生一批福建新移民自发成立于1997年。2002年7月他们又自愿赞助98万兰特(1美元约合10兰特)购置房屋设立福建会馆,开馆当天,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为会馆揭牌。这充分体现了福建藉同胞的团结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会馆为南非的福建同胞和赴南非访问的中国同胞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活动场所。第二任会长李新铸先生说,福建同乡会成立10年来已拥有一千多名会员,成为南非侨界及当地社会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社团组织。在福建同乡会及中华工商总会的带动下,南非上海工商联谊会、粤港澳总商会、黑龙江同乡会等由旅南侨胞所筹办的社团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南非侨社开始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
全非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自2002年4月19日在南非成立以来,在会长黄斐元和叶北洋的领导下,高举反"独"促统大旗,经过五年发展,在非洲大陆先后设立30多个分会,掀起一波又一波反"独"促统的巨涛。
南非华侨华人社团和侨领们也经常组织活动,积极捐赠物资及善款,对当地贫困居民的关心,体现了华人社区回馈当地社会的具体表现。他们坚信,南非的华侨华人在逐渐成熟发展,若干年后,不仅南非,整个非洲地区的华人社团将是世界范围内华侨华人社团组织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劲旅。
3、从唐人街到中国商贸城
在约翰内斯堡,有一条总长610米的街道,以汉字招牌为主的店铺林立两旁,这就是南非的唐人街,居住在唐人街周边社区的华人已达6万人之多。这条原名西罗町大街,2005年底才被正式注册成了唐人街,这是非洲的第一条唐人街,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唐人街。唐人街共有90余家店铺,除了少数几家香港、台湾人经营的店铺外,其余均为来自中国大陆的商人开设,包括超市、酒楼、宾馆、书店、网吧、发廊等。虽称不上繁华和热闹,但各商家生意倒也兴隆。
华侨华人并不满足于在唐人街做生意。近几年,由于约堡的经济中心地位,使该市的商贸网络遍及全非洲,有实力的华商加大了对当地房地产的投资,纷纷投建商城,因此,几年间出现了许多华人经营的批发零售商城,以目前在南非发展的华人华商人数与商城的数量比例来看,商店仍然是供不应求。自中国城、百家城、香港城之后,非洲商城、中国商贸城、中非商贸城、麒麟商城、东方商城、温州商城等一系列华人商城陆续筹建或完工,仅在2006年先后就有旅南华商陈镰、李新铸、周建忠等人与中国的知名企业联手开发建设的"中非国际商贸城"(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中国商贸城"(占地3万6千平米)同时投入建设,现代化的国际商城在百年黄金矿脉上拔地而起,标志南非华人经济实力的崛起和华人事业的大发展。
我们在考察中发现,在南非生活的20万华人中,至少有5%的华人家庭从事进出口贸易
(以每个家庭四口人为基准单位,那么至少有五万个家庭),那么就有2500名华人从事批发商,而南非的批发商城目前所容纳的华人商家还不到1500个,因此需求还是相当大的。在商城里面搞批发的店主几乎没有不赚钱的,从小商品到服装,从玩具到五金,服装鞋帽、包袋、水暖锁具、眼镜、打火机、五金电器、建筑装潢、日用百货等几乎什么都有,而商人也来自四面八方,不仅有白人黑人,还有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赖索托、辛巴威、纳米比亚等周边国家的商人,中国商人想尽办法把更多更好的产品引进南非乃至全非洲。
近三年来投入使用的现代化商贸城,集零售批发于一体,不但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促进南非周边国家的经贸交流,同时还解决了黑人的就业问题(据介绍,一个福建人可以帮助提供三个黑人就业机会)。虽然一些商城曾经被当地执法机关突然查封,原因还是多方面的,但绝对不会改变他们继续发展的趋势。
4、南非的治安威胁华人工作与生活
南非华文报纸《华侨新闻报》的发行人冯荣生2007年5月2日晚在约翰内斯堡家中遭遇武装抢劫中弹身亡。消息传开后,两岸侨界大为震惊。
南非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国家之一,2003年以来,由于枪支泛滥、失业率居高不下和贫富悬殊,各种刑事犯罪成为该国最突出的社会问题,治安不断恶化,绑架、抢劫、枪击、敲诈勒索等恶性案件层出不穷,华人社区内的犯罪活动也呈上升趋势。每年都有华人遭到危险的报道,华人华侨人身财产安全遭到严重威胁,仅2004年就有多达22名华人和中国公民遇害身亡,05年江苏省经贸代表团一行遭遇武装抢劫;06年10月湖南省三个代表团在约堡"红日"中餐馆遭到10名武装歹徒的抢劫,损失50万余元人民币。
由于南非商人信誉不怎么样,在南非从事进出口贸易或经商的华人华侨大多使用现金交易,又不带枪,缺乏安全防卫措施,他们语言不通,且不熟悉当地法律,因此经常成为武装歹徒袭击或抢劫的目标。
造成南非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的原因很多。首先,南非枪支管理松懈,一般人都能自由持枪,不受限制;其次,南非失业率高达40%左右,特别是自南非消除种族隔离制度后,强烈的贫富差距,让一些黑人铤而走险走上快速致富的犯罪道路;南非的司法体制沿袭了白人政权时的英属法律制度,最大限制地保护嫌疑人的利益,犯罪分子容易被保释,而执法者的能力和腐败问题,也让惩治犯罪效果甚微。此外,南非法律中没有死刑,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恶性犯罪案件的增长。
南非华侨华人只能依靠自己,花费大量金钱雇佣保安,或在家中安装红外线保安系统,甚至架设高压电网、设置安全护栏,以求自保。
5、"南非华人警民合作中心"与华人的"护身符"
中国外交部和驻南使馆多次就治安问题与南非当局进行过交涉。2004年,由中国驻南非大使馆倡议,南非华人各界在约翰内斯堡成立了"南非华人警民合作中心",该中心配有专职工作人员和华人预备役警察。中心主任李新铸介绍说: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守摊、接报、跑外勤。协助当地警方破获针对华人社区的犯罪案件,并加强华人社区与警方的沟通。2005年6月,中国向南非派出了两名驻外警务联络官,成了中心的后盾,协助当地警方破案护侨;警民中心的全部资金是靠侨社捐款,中国驻南非警务联络官杨慧参赞也向警民中心捐赠了2万兰特(约合2.5万人民币),国侨办访问团访非期间也向警民中心捐赠一万美金。
笔者在中心办公室墙壁上看到贴有南非警方通缉的要犯照片,这些人都是拦路和入室抢劫的惯犯。会议室墙上挂着一张很大的约翰内斯堡地图,以便工作人员熟悉华人聚集的街区位置。"南非华人警民合作中心"自成立以来,以华人的治安问题为己任,联系侨民,服务侨社,成了很多华侨的贴心人,报案登记的仓库偷盗案值达2亿多元人民币,可见针对华人的犯罪依然是高居不下。
2006年2月,在粤港澳华侨社团主席吴少康和其他华人社团积极活动下,首家华人保安公司注册成立,为华人企业提供保安服务。起到为华人"护身符"的作用。
南非华人保安公司对保安人员是精挑细选,他们既有当地黑人和白人,也有刚刚从战火纷飞的刚果(金)退役的军人,还有的曾在伊拉克当过保镖。其中祖鲁族黑人和刚果(金)的退伍兵最为忠诚,保安公司提供的工作机会和不错的收入,使他们成为华人保安队伍的中坚力量。现在,保安队伍已从原来的几十人扩大到140多人。保安公司装备有霰弹枪、长枪、短枪等装备,保安人员头戴的贝雷帽上的帽徽,是由中国警徽修改的保安标志,他们手持武器,驾驶保安警车,为华人商城、工厂和餐厅提供服务。以前的刑事案许多都是由歹徒买通了商场保安,入内抢劫,现在成立了华人保安公司,既有语言优势,对协助维护华人社区的安全、威慑犯罪分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公司成立之初,一些忠于职守的保安抵制了犯罪分子的利益诱惑,举报了即将实施的抢盗事件,而举报的保安在回家的途中却遭到报复。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公司负责人经常穿着防弹背心,带着手枪每天往返约翰内斯堡最危险地带,接送保安。公司还通过中国特有的访贫问苦的方式赢得了黑人的信任。
2006年5月13日,华人保安进入约翰内斯堡印度城的华人工厂当天,就协助警方抓到了8个抢劫惯犯。2006年12月,经过一场艰苦的蹲守,他们又协助警方破获了一个专门抢劫偷盗华人仓库的团伙,约翰内斯堡的华人第一次平安地度过了圣诞节,而往年这段时间是针对华人犯罪的高发期。(未完待续)
(作者为致公党厦门市委会原副主委、厦门市侨联副主席)
1、南非华侨华人今与昔
先后二次随厦门访问团赴南非考察,又有南非福建同乡会会长李新铸、副会长沈雄生全程陪同,更多地接触了华人华侨社会,点点滴滴、感受颇深。新一代华人华侨如叶北洋、李新铸移民来到南非时,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一穷二白,为了求生存,苦苦挣扎,都经历过打工摆地摊,凭借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终于摆脱了一无所有的局面。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和发展,华人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华商的影响力开始凸显,华人店铺不但开进了黑人社区,华人聚集的商圈正在或已经形成;昔日不景气的街区,呈现出生机和活力,店铺价格也随之攀升。今天,南非的华人华侨已经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和发展对外友好的一支重要力量。笔者从考察的角度、或从分析角度来透视南非华人社会,让人们加深对华人社会更多了解,通过全心全意地为侨服务,更好地关心支持他们的生存与发展,充分调动海外华侨、华人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南非素有"彩虹之国"之称。移居南非的中国人始于17世纪。19世纪末福建、广东一带就有华工赴南非从事挖矿的苦力劳动。追溯华人在南非的创业史,广东人是较早到南非的,其中又以顺德人最早登陆。
1904年南非实施《排华法》,1948年南非当局实行种族隔离政策,1950年实施"种族居住区法",华侨华人备受歧视。1984年南非通过"种族分区法修正案",华人成为"荣誉白人"。
1994年南非结束了种族主义统治。南非《新宪法》规定,不分种族、性别、宗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华侨华人生存环境有了改善。南非现有华侨华人20多万人,主要是80年代南非实施鼓励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政策后,来自中国大陆和港台等地的投资、技术移民,其中福建、广东、台湾省籍人分别占35%、20%、20%。他们分布在约翰内斯堡、比勒陀利亚和开普敦、布隆方丹、德班等地。
中南两国自1998年1月1日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边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受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种投资及合作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两国之间应运而生。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格局中,中南两国之间的巨大互补性使得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一种历史必然。
华侨华人在南非主要以经商为主,从业涉及饮食、商贸、电子、旅游、建筑、渔业等。众多华人在南非克服了社会治安相对不佳、市场规模小等等困难,辛勤工作,开辟了自己的一片彩虹。
2、华人社团的演变与发展
华人社团是中国移民在海外谋生创业的团结纽带。过去在贫穷落后、谋生艰难的非洲,华人移民更需要团结互助、互相扶持的社会组织。
早期的非洲华人社会中,就出现了许多较小型的华人社团。都是以"寺庙"或"祠堂"形式建立的同乡会、互救会、宗亲会等。这些小型华人社团建立在团结互助、自给自足的原则上,其成员可能是同一祖先的后代,或可能是来自同一乡府或同一地区的同胞。
1913年,第一个华人社团"南非德兰士瓦华人协会"在约翰内斯堡成立,著名侨领梁金任该协会主席。南非华人社团的发展,九十年代才开始逐渐增多,各个侨团成立都比较晚,规模上先天不足,侨团整体力量也不如东南亚一带的侨团雄厚。
今天,南非华人社团已有100余个,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色:具有中国大陆特色的团体有32个,具有台湾特色的团体43个,
具有香港特色的团体1个,具有老侨特色的团体12个,中性团体10个。
近年来新移民的增多,华人社团也不断得到发展,如福建同乡会是由叶北洋先生一批福建新移民自发成立于1997年。2002年7月他们又自愿赞助98万兰特(1美元约合10兰特)购置房屋设立福建会馆,开馆当天,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为会馆揭牌。这充分体现了福建藉同胞的团结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会馆为南非的福建同胞和赴南非访问的中国同胞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活动场所。第二任会长李新铸先生说,福建同乡会成立10年来已拥有一千多名会员,成为南非侨界及当地社会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社团组织。在福建同乡会及中华工商总会的带动下,南非上海工商联谊会、粤港澳总商会、黑龙江同乡会等由旅南侨胞所筹办的社团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南非侨社开始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
全非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自2002年4月19日在南非成立以来,在会长黄斐元和叶北洋的领导下,高举反"独"促统大旗,经过五年发展,在非洲大陆先后设立30多个分会,掀起一波又一波反"独"促统的巨涛。
南非华侨华人社团和侨领们也经常组织活动,积极捐赠物资及善款,对当地贫困居民的关心,体现了华人社区回馈当地社会的具体表现。他们坚信,南非的华侨华人在逐渐成熟发展,若干年后,不仅南非,整个非洲地区的华人社团将是世界范围内华侨华人社团组织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劲旅。
3、从唐人街到中国商贸城
在约翰内斯堡,有一条总长610米的街道,以汉字招牌为主的店铺林立两旁,这就是南非的唐人街,居住在唐人街周边社区的华人已达6万人之多。这条原名西罗町大街,2005年底才被正式注册成了唐人街,这是非洲的第一条唐人街,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唐人街。唐人街共有90余家店铺,除了少数几家香港、台湾人经营的店铺外,其余均为来自中国大陆的商人开设,包括超市、酒楼、宾馆、书店、网吧、发廊等。虽称不上繁华和热闹,但各商家生意倒也兴隆。
华侨华人并不满足于在唐人街做生意。近几年,由于约堡的经济中心地位,使该市的商贸网络遍及全非洲,有实力的华商加大了对当地房地产的投资,纷纷投建商城,因此,几年间出现了许多华人经营的批发零售商城,以目前在南非发展的华人华商人数与商城的数量比例来看,商店仍然是供不应求。自中国城、百家城、香港城之后,非洲商城、中国商贸城、中非商贸城、麒麟商城、东方商城、温州商城等一系列华人商城陆续筹建或完工,仅在2006年先后就有旅南华商陈镰、李新铸、周建忠等人与中国的知名企业联手开发建设的"中非国际商贸城"(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中国商贸城"(占地3万6千平米)同时投入建设,现代化的国际商城在百年黄金矿脉上拔地而起,标志南非华人经济实力的崛起和华人事业的大发展。
我们在考察中发现,在南非生活的20万华人中,至少有5%的华人家庭从事进出口贸易
(以每个家庭四口人为基准单位,那么至少有五万个家庭),那么就有2500名华人从事批发商,而南非的批发商城目前所容纳的华人商家还不到1500个,因此需求还是相当大的。在商城里面搞批发的店主几乎没有不赚钱的,从小商品到服装,从玩具到五金,服装鞋帽、包袋、水暖锁具、眼镜、打火机、五金电器、建筑装潢、日用百货等几乎什么都有,而商人也来自四面八方,不仅有白人黑人,还有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赖索托、辛巴威、纳米比亚等周边国家的商人,中国商人想尽办法把更多更好的产品引进南非乃至全非洲。
近三年来投入使用的现代化商贸城,集零售批发于一体,不但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促进南非周边国家的经贸交流,同时还解决了黑人的就业问题(据介绍,一个福建人可以帮助提供三个黑人就业机会)。虽然一些商城曾经被当地执法机关突然查封,原因还是多方面的,但绝对不会改变他们继续发展的趋势。
4、南非的治安威胁华人工作与生活
南非华文报纸《华侨新闻报》的发行人冯荣生2007年5月2日晚在约翰内斯堡家中遭遇武装抢劫中弹身亡。消息传开后,两岸侨界大为震惊。
南非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国家之一,2003年以来,由于枪支泛滥、失业率居高不下和贫富悬殊,各种刑事犯罪成为该国最突出的社会问题,治安不断恶化,绑架、抢劫、枪击、敲诈勒索等恶性案件层出不穷,华人社区内的犯罪活动也呈上升趋势。每年都有华人遭到危险的报道,华人华侨人身财产安全遭到严重威胁,仅2004年就有多达22名华人和中国公民遇害身亡,05年江苏省经贸代表团一行遭遇武装抢劫;06年10月湖南省三个代表团在约堡"红日"中餐馆遭到10名武装歹徒的抢劫,损失50万余元人民币。
由于南非商人信誉不怎么样,在南非从事进出口贸易或经商的华人华侨大多使用现金交易,又不带枪,缺乏安全防卫措施,他们语言不通,且不熟悉当地法律,因此经常成为武装歹徒袭击或抢劫的目标。
造成南非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的原因很多。首先,南非枪支管理松懈,一般人都能自由持枪,不受限制;其次,南非失业率高达40%左右,特别是自南非消除种族隔离制度后,强烈的贫富差距,让一些黑人铤而走险走上快速致富的犯罪道路;南非的司法体制沿袭了白人政权时的英属法律制度,最大限制地保护嫌疑人的利益,犯罪分子容易被保释,而执法者的能力和腐败问题,也让惩治犯罪效果甚微。此外,南非法律中没有死刑,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恶性犯罪案件的增长。
南非华侨华人只能依靠自己,花费大量金钱雇佣保安,或在家中安装红外线保安系统,甚至架设高压电网、设置安全护栏,以求自保。
5、"南非华人警民合作中心"与华人的"护身符"
中国外交部和驻南使馆多次就治安问题与南非当局进行过交涉。2004年,由中国驻南非大使馆倡议,南非华人各界在约翰内斯堡成立了"南非华人警民合作中心",该中心配有专职工作人员和华人预备役警察。中心主任李新铸介绍说: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守摊、接报、跑外勤。协助当地警方破获针对华人社区的犯罪案件,并加强华人社区与警方的沟通。2005年6月,中国向南非派出了两名驻外警务联络官,成了中心的后盾,协助当地警方破案护侨;警民中心的全部资金是靠侨社捐款,中国驻南非警务联络官杨慧参赞也向警民中心捐赠了2万兰特(约合2.5万人民币),国侨办访问团访非期间也向警民中心捐赠一万美金。
笔者在中心办公室墙壁上看到贴有南非警方通缉的要犯照片,这些人都是拦路和入室抢劫的惯犯。会议室墙上挂着一张很大的约翰内斯堡地图,以便工作人员熟悉华人聚集的街区位置。"南非华人警民合作中心"自成立以来,以华人的治安问题为己任,联系侨民,服务侨社,成了很多华侨的贴心人,报案登记的仓库偷盗案值达2亿多元人民币,可见针对华人的犯罪依然是高居不下。
2006年2月,在粤港澳华侨社团主席吴少康和其他华人社团积极活动下,首家华人保安公司注册成立,为华人企业提供保安服务。起到为华人"护身符"的作用。
南非华人保安公司对保安人员是精挑细选,他们既有当地黑人和白人,也有刚刚从战火纷飞的刚果(金)退役的军人,还有的曾在伊拉克当过保镖。其中祖鲁族黑人和刚果(金)的退伍兵最为忠诚,保安公司提供的工作机会和不错的收入,使他们成为华人保安队伍的中坚力量。现在,保安队伍已从原来的几十人扩大到140多人。保安公司装备有霰弹枪、长枪、短枪等装备,保安人员头戴的贝雷帽上的帽徽,是由中国警徽修改的保安标志,他们手持武器,驾驶保安警车,为华人商城、工厂和餐厅提供服务。以前的刑事案许多都是由歹徒买通了商场保安,入内抢劫,现在成立了华人保安公司,既有语言优势,对协助维护华人社区的安全、威慑犯罪分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公司成立之初,一些忠于职守的保安抵制了犯罪分子的利益诱惑,举报了即将实施的抢盗事件,而举报的保安在回家的途中却遭到报复。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公司负责人经常穿着防弹背心,带着手枪每天往返约翰内斯堡最危险地带,接送保安。公司还通过中国特有的访贫问苦的方式赢得了黑人的信任。
2006年5月13日,华人保安进入约翰内斯堡印度城的华人工厂当天,就协助警方抓到了8个抢劫惯犯。2006年12月,经过一场艰苦的蹲守,他们又协助警方破获了一个专门抢劫偷盗华人仓库的团伙,约翰内斯堡的华人第一次平安地度过了圣诞节,而往年这段时间是针对华人犯罪的高发期。(未完待续)
(作者为致公党厦门市委会原副主委、厦门市侨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