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参崴散记
2002年10月,我有机会去了一趟海参崴,对这座俄罗斯的远东滨海城市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初步的了解。
看不到新开工的建设工地
海参崴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海水清澈,天空湛蓝,城市周围有一大片森林,空气格外新鲜。但是,来到这里,有一点与我国城乡不同的是见不到什么新建筑物,看不到新开工的建设工地。我们在这儿住了几天,没看到一个脚手架,没看到一座新的标志性建筑物,没听到推土机、筑路机行驶的声音。这一切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宁静。入夜,如果不是在夜总会、歌舞厅,这里的马路、居民楼都显得格外寂静,寂静得有些出奇。一座城市,没有新的建筑物,听不到一些机器轰鸣声,总使人看不到新的生机。为此,来到这里,所有的建筑物,其风格几乎千篇一律地保留了斯大林时代或是原苏联时期的特色与品味。也许当今俄罗斯的建设重点是放在其欧洲部分,不是放在这远离莫斯科的远东;也许俄罗斯仍存有资金上的困难,还没来得及进行更大的投入;也许俄罗斯人比较务实,认为这座城市已经够好了,不必再去发展了……这么多也许,真令人不好去判断,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我们过去的“老大哥”,现在城市建设上,已经没有多少新意可以在我们面前骄傲了。我们从海参崴回到牡丹江、哈尔滨乃至济南,都有这种强烈的感觉。因为当今中国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国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城市,每年都有新变化,几年就有一个大变样。我们希望自己居住的城市,一天比一天装扮得更美丽,从这点上讲,中国人民可以自豪地向世人宣告,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我们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好!
历史是不会被割弃的
在海参崴,令我们有些惊讶的是我们还可以看到列宁巨大的铜像高高站立在火车站广场上;苏联红军在十月革命后粉碎外国侵略军和平叛白匪的纪念碑仍然矗立在中央广场;在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大楼边,用鲜花编织成的原苏共特有的镰刀、斧头的党徽镶嵌在十分醒目的地方;海参崴优秀儿女在卫国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烈士名单也镌刻在潜水艇博物馆的上方。所有这些,都充分表达了俄罗斯人对自己民族历史的正视与尊重,表明了原苏联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创建革命事业的功勋,是任何人也抹杀不了的。尽管不同的人群对原苏联的评价会有许多不同,但原苏共领导的革命斗争,特别是反法西斯侵略的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俄罗斯人民的心中,永远记载在俄罗斯的爱国史册上。我们的俄罗斯导游、翻译鲁斯兰先生就对我说过:“我是年青人,对过去的历史不太了解,但历史是不能割弃的。”我想,他的这种思维方式在今天的俄罗斯人中,绝不会是少数的!列宁同志有句名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在海参崴的日子里,每当我看到那么多原苏联的文物得以保存,看到俄罗斯人对过去历史的严正态度,就会回味起列宁的这段名言。我想,历史总要向前发展的,俄罗斯人民也将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前进,这是任何人也阻拦不了的。在这大背景下,我们如果重新审视和总结过去的历史,一定可以汲取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但是,我们不必过多地苛求前人,更不能按今天的观点去随意否定历史、割弃历史!
在俄罗斯谁能快活和自由
19世纪中叶,俄罗斯著名诗人涅克拉索夫在抨击俄国封建农奴制与封建专制制时,一方面赞颂了为追求自由而斗争的俄国进步贵族及其知识分子,一方面愤慨至极发出了“在俄罗斯谁能快活和自由”的责问,引起人们的沉思。这次,我在海参崴听到导游这样介绍:海参崴的最低人均收入为200美元,公务员一般都有1000—2000美元,海参崴每家都有小汽车,有的家庭还有2部以上,小轿车价格每辆大约是3000美元。俄罗斯海参崴有15所高等院校,现在在校生达6万人(占全市人口近十分之一)。这些介绍给我们描绘了海参崴人民的生活景象。按照这些介绍,他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还是比较好的。不过,在短短的几天里,在海参崴街头上我亲眼看到另一幅景象:两个美丽的俄罗斯女童用汉语向我们打招呼,“和我们一块照相吧,两人只要10卢布”。我也看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突然跑到我面前,拿着一张印有裸体女人照片的画册给我看,我还不知怎么回事,他就向我高喊:“MONEY——”,缠着我给他钱,还是导游用俄语斥责后才肯离去。在海参崴,导游还对我们男同志说,“你们晚上要玩一玩吗?这里有很漂亮的俄罗斯姑娘,你交1500卢布,就可以“双飞”(两个俄罗斯姑娘)。你们跟我说一声,我晚上来接你们去。”他还说:“不要紧的,这里很开放。”这也许是海参崴的另一个世界,它和导游描绘的那个世界充一于并存这座城市之中,我真不明白,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假的?我真愿意相信,我所听到的,所看到的都是真实的,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倘若如此,究竟在俄罗斯,谁能快活和自由?我不能不陷入冷静的思考,去思考一些俄罗斯的历史发展问题,思考一些国际共运的经验教训,去寻找在“俄罗斯谁能快活和自由”的正确答案。
看不到新开工的建设工地
海参崴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海水清澈,天空湛蓝,城市周围有一大片森林,空气格外新鲜。但是,来到这里,有一点与我国城乡不同的是见不到什么新建筑物,看不到新开工的建设工地。我们在这儿住了几天,没看到一个脚手架,没看到一座新的标志性建筑物,没听到推土机、筑路机行驶的声音。这一切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宁静。入夜,如果不是在夜总会、歌舞厅,这里的马路、居民楼都显得格外寂静,寂静得有些出奇。一座城市,没有新的建筑物,听不到一些机器轰鸣声,总使人看不到新的生机。为此,来到这里,所有的建筑物,其风格几乎千篇一律地保留了斯大林时代或是原苏联时期的特色与品味。也许当今俄罗斯的建设重点是放在其欧洲部分,不是放在这远离莫斯科的远东;也许俄罗斯仍存有资金上的困难,还没来得及进行更大的投入;也许俄罗斯人比较务实,认为这座城市已经够好了,不必再去发展了……这么多也许,真令人不好去判断,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我们过去的“老大哥”,现在城市建设上,已经没有多少新意可以在我们面前骄傲了。我们从海参崴回到牡丹江、哈尔滨乃至济南,都有这种强烈的感觉。因为当今中国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国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城市,每年都有新变化,几年就有一个大变样。我们希望自己居住的城市,一天比一天装扮得更美丽,从这点上讲,中国人民可以自豪地向世人宣告,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我们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好!
历史是不会被割弃的
在海参崴,令我们有些惊讶的是我们还可以看到列宁巨大的铜像高高站立在火车站广场上;苏联红军在十月革命后粉碎外国侵略军和平叛白匪的纪念碑仍然矗立在中央广场;在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大楼边,用鲜花编织成的原苏共特有的镰刀、斧头的党徽镶嵌在十分醒目的地方;海参崴优秀儿女在卫国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烈士名单也镌刻在潜水艇博物馆的上方。所有这些,都充分表达了俄罗斯人对自己民族历史的正视与尊重,表明了原苏联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创建革命事业的功勋,是任何人也抹杀不了的。尽管不同的人群对原苏联的评价会有许多不同,但原苏共领导的革命斗争,特别是反法西斯侵略的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俄罗斯人民的心中,永远记载在俄罗斯的爱国史册上。我们的俄罗斯导游、翻译鲁斯兰先生就对我说过:“我是年青人,对过去的历史不太了解,但历史是不能割弃的。”我想,他的这种思维方式在今天的俄罗斯人中,绝不会是少数的!列宁同志有句名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在海参崴的日子里,每当我看到那么多原苏联的文物得以保存,看到俄罗斯人对过去历史的严正态度,就会回味起列宁的这段名言。我想,历史总要向前发展的,俄罗斯人民也将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前进,这是任何人也阻拦不了的。在这大背景下,我们如果重新审视和总结过去的历史,一定可以汲取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但是,我们不必过多地苛求前人,更不能按今天的观点去随意否定历史、割弃历史!
在俄罗斯谁能快活和自由
19世纪中叶,俄罗斯著名诗人涅克拉索夫在抨击俄国封建农奴制与封建专制制时,一方面赞颂了为追求自由而斗争的俄国进步贵族及其知识分子,一方面愤慨至极发出了“在俄罗斯谁能快活和自由”的责问,引起人们的沉思。这次,我在海参崴听到导游这样介绍:海参崴的最低人均收入为200美元,公务员一般都有1000—2000美元,海参崴每家都有小汽车,有的家庭还有2部以上,小轿车价格每辆大约是3000美元。俄罗斯海参崴有15所高等院校,现在在校生达6万人(占全市人口近十分之一)。这些介绍给我们描绘了海参崴人民的生活景象。按照这些介绍,他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还是比较好的。不过,在短短的几天里,在海参崴街头上我亲眼看到另一幅景象:两个美丽的俄罗斯女童用汉语向我们打招呼,“和我们一块照相吧,两人只要10卢布”。我也看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突然跑到我面前,拿着一张印有裸体女人照片的画册给我看,我还不知怎么回事,他就向我高喊:“MONEY——”,缠着我给他钱,还是导游用俄语斥责后才肯离去。在海参崴,导游还对我们男同志说,“你们晚上要玩一玩吗?这里有很漂亮的俄罗斯姑娘,你交1500卢布,就可以“双飞”(两个俄罗斯姑娘)。你们跟我说一声,我晚上来接你们去。”他还说:“不要紧的,这里很开放。”这也许是海参崴的另一个世界,它和导游描绘的那个世界充一于并存这座城市之中,我真不明白,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假的?我真愿意相信,我所听到的,所看到的都是真实的,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倘若如此,究竟在俄罗斯,谁能快活和自由?我不能不陷入冷静的思考,去思考一些俄罗斯的历史发展问题,思考一些国际共运的经验教训,去寻找在“俄罗斯谁能快活和自由”的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