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四月底,在香港举办的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上传来一则消息,江苏无锡灵山将作为世界佛教论坛的永久会址。灵山缘何会有如此殊荣? 1997年大佛建成后,我和许多朋友都相继去过灵山,十几年建设发展后的今天,灵山会有什么变化?由此引起大家的兴趣,于是五月初的周末,大家相约重游灵山。
五月初的小阳春天气舒适宜人,又是雨过天晴,空气特别的清新,路旁的树木花草几经洗涤,沐浴在阳光下更显青春,旅游车以超百时速在高速公路上奔驰。我们从平日的繁忙中解脱出来,彻底放松心情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到了无锡城外,绿树成荫,鲜花绽放在嫩绿的草坪上宛若锦绣花毯,美景从窗外闪过,车辆好似在花园里行驶,令人心旷神怡,从意外收获中才知“走马观花”原来是一桩美事。
这次去灵山活动的重点是参观梵宫。远眺梵宫,五朵金莲在阳光照耀下闪烁耀眼的光芒,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宫内金碧辉煌,美轮美奂,有许多来自各地佛界赠送的礼品,如大厅正前方巨大的琉璃佛像就是台湾的佛教徒赠送的。在梵宫内,我们欣赏了大型音乐史诗情景剧《灵山吉祥颂》,剧情所演绎的是王子乔答摩·悉达多在众人呵护下从小过着尊贵优越的生活,但这一切没有留住他的心,在一个暴风骤雨的夜晚,他退下王袍摘下王冠毅然走出王宫的情景。
灵山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善款,有个积累的过程,所以工程历时十几年才得以完成四期。“九龙灌浴”是第二期,梵宫是第三期,刚建成不久的五印坛城则为第四期工程。五印坛城建成后,灵山就聚集了汉传、南传、藏传三大佛教体系的建筑。既有大乘教的禅寺又有南国小乘教的佛塔及分布于青藏地区的喇嘛教寺院,阿育王柱也在此地高高地竖立起来,这是与古印度佛教历史相关的事物。原先残暴的阿育王皈依佛门后宣布佛教为国教,将他的诏令和“正法”精神刻在崖壁和石柱上。他不再主动发动战争,没有“圣战”,也不迫害“异教徒”,佛教后来在原生地消失与其戒律是有关的。佛教传到中原后在“以和为贵”的土地上得到发扬光大,与儒、道共存相融形成现在人们所看到的汉传佛教。
在各派佛教文化经典聚集一堂的佛国里,除大佛前有给香客敬香的场所,在梵宫内外并没有点燃香烛也没有诵经声,取而代之的是鲜花和清新芬芳的空气,美丽的环境使之更显神圣;《吉祥颂》的音乐和谐轻柔也能为现代人所接受。灵山以宽广的胸怀迎接八方来客,海纳百川的同时也为各方所接受,或许这就是世界佛教论坛选其为永久会址的缘故。
导游的讲解比以前规范丰富。相传玄奘西天取经归来,游历东南到此,来到现在的小灵山,见“层峦丛翠”,景色非凡,大为赞赏,曰“无殊西竺国灵鹫之胜也”! (印度的灵鹫山就是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地方),于是就给此山起名小灵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提出了神州“五方五佛”的理念,亲自主持建造灵山大佛,得到了中国佛教界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襄助。伴随着灵山大佛的建成,得以圆满了东方灵山大佛、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原龙门大佛之“五方五佛”的格局。
回顾中国的历史和佛教的历史,在每一个繁荣时代,都会出现高度文明的艺术结晶。可以说,灵山大佛是集文化、艺术和宗教于一体的大型艺术珍品。如此浩大的工程,也只有在国泰民安、国强民富的盛世才能实现这一盛举。
无锡归来大家注意到,现在公路两旁都有很大发展,有高楼有厂房,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锡、常、苏、沪等地的界限已不那么清楚。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主要经济发动机之一,是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欣慰地看到这一派繁荣景象,祝福祖国日益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