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六十年前那一天

  今年是我回国整六十年,也是我到北京整六十年。光阴似箭,六十年弹指一挥间。人总喜欢展望美好的未来,但是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却更愿意回顾难忘的过去。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新中国宣告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让身居海外的华侨扬眉吐气,不但纷纷向国内“驰电来贺”,一时“迢迢江阳直向东”。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不少学有造诣的华侨知识分子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怀着拳拳报国之心,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或振兴科研,或投资建厂,或兴学助教……,据统计,新中国成立的五年间,各行各业的华侨华人归国者近十八万人,据悉,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二十三位科技专家中,有二十一位是从海外留学归国的。正是钱学森、陈宗基、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华罗庚等科学家奋战在新中国的各条战线上,缓解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科技人才短缺的艰难局面,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展示国力的最初基础。如今我回想起那时的决心,我依然无怨无悔,并坚定地走在六十年前选择的这条革命之路,奋勇向前!

  六十年前的那天,我和成百上千的海外赤子一样,怀揣“有了新中国,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信念,年轻的心已经飞向了新中国。我们离别了父母、亲友,离开了生活了多年的印度尼西亚,高唱着革命歌曲,义无反顾地乘风破浪踏上了归国之路。我们乘坐的海轮驶入祖国领土——被誉为英王皇冠上的东方明珠香港,港英当局不让我们靠岸,我们只能在海轮上张望,我们无心欣赏美丽的香港之夜和那炫丽多彩、使人眼花缭乱的灯光。大家都在默默地想,香港何时回归?国耻何时雪?次日,港英当局派军警荷枪实弹,用轮渡将我们送到九龙火车站,押上了车厢。车厢两端有军警,一直把我们送到罗湖桥边。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桥这边英国米字旗高悬,桥那边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桥这边港英军警目送我们过桥,桥那边威武的人民解放军和海关人员笑脸相迎。如今香港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在香港上空飘扬,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守香港,保卫着香港同胞的安全、捍卫着祖国领土。香港已经成为我国实行“一国两制”的第一个特区,继续作为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和海运大港。

  六十年前的那天,我们踏进了祖国大陆的最前沿——深圳。那时的深圳只是有一条河、一条街的小村庄,离罗湖桥不远处就是海关,工作人员就在四面透风的棚子给我们办理过关手续,简陋的条件难以想象。这些都丝毫没有动摇我们热爱祖国的情怀,因为热情洋溢的海关人员早已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如今,深圳已从一个小渔村成为了各族聚居的热土,早已成长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昔日的边陲小镇早已成为屹立在南海之滨的一颗明珠。过去多少人冒着生命危险越境去香港,而今多少香港同胞到深圳定居、采购、就医和创业发展。

  六十年前的那天,我们乘坐的火车停靠在武汉长江的南岸,靠轮渡把我们运到北岸,我们在轮渡上望着浩瀚奔腾的长江,幻想着何时能有大桥连通两岸。如今长江上已经建造起了无数座大桥,铁路桥、公路桥,据统计长江从上海至宜宾江段共有71座长江大桥(含长江隧道),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那天,岸上震耳欲聋的锣鼓声、欢呼声在迎接我们归来,青年学生把我们接到车上。晚上武汉中山公园联欢会的场面至今仍令我难忘。

  六十年前的那—天,7月7日早晨,列车内的喇叭传出“东方红”的乐曲,我们清晰地听到列车员宣布本次列车将到达终点站北京,我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忘却了二十多天来的旅途疲劳,争着向窗外张望,在晨曦中寻找着地标建筑。“呀!那是卢沟桥!”,“呀!过了南苑火车站了!”我们中不时有人发出惊叫。火车开始减速了,慢慢驶进了前门火车站,列车紧邻老城墙边慢慢地停下来,月台十分简陋,我们心里嘀咕着,北京火车站与我们想象中的大不一样,首都的火车站怎么会是这样呢?60年过去了,北京城的东边建有北京站,西边建有北京西站,城南的永定门火车站改建成了高速列车运行的北京南站,还有位于西直门的北京北站。而前门老北京站旧址成为了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2010年8月,还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六十年前的那天,我们实现了梦中的憧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看见了雄伟的天安门。天安门南面高耸的红色围墙占据着“半壁江山”,几乎看不到广场。天安门城楼坐落在广场的北面,南面两边都是低矮破旧的民房。长安街上只有几辆叮叮当当的有轨电车和屁股上挂着锅炉冒烟的车辆,道路两旁除了老北京饭店外几乎没有四层以上的楼房。我们被汽车分别送到了东城区几个胡同的平房,狭窄的柏油路、稀少的树木,黄土露天的景象让我们十分遗憾。如今的天安门经过了几次修缮更加气势雄伟,五星红旗在广场上空高高飘扬;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广场的中央;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广场的东西两侧遥遥相望;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矗立在广场的南段。广场也经过扩建,规模更宏大,成为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气势最宏伟的城市中心广场。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位于市中心的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饱经500余年风雨沧桑的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见证了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她拥有着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新中国的象征和无与伦比的政治瞩目和神往,无疑是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她记录了中华民族不惧流血和牺牲,争取独立自由的勇气和坚强;写下了新中国诞生的光辉一页,和中华民族走向强盛的壮丽篇章。自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以来,天安门广场便成了新中国庆典活动的重要场所。那一个个雄伟壮观的场面,那一片人山人海的欢声鼎沸,早已经印记在亿万人的心中……。现在,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到这里参观、游览,天安门广场成为全世界人民向往的地方,也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首。

  如今的北京,从二环到五环,高楼林立,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立交桥纵横交错。尤其是北京轨道交通的发展,更可谓是“迅速”。仅从2007至今年,北京地铁的运营总里程从142公里增加到440公里,运营线路也从4条发展到15条,为大家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发挥了重要作用。“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是北京人精神家园的又一丰硕果实,也是北京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上的最新智慧结晶,她是所有北京人共同的“精神生命”。“科技北京、人文北京、绿色北京”使北京向着世界城市迈进。北京这座城市正是由一代又一代北京人在北京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传承、扬弃生成的。北京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城市,生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是一种巨大的幸福;生为这个时代的中国北京人,则是一种更大的幸福。我爱北京,我爱北京天安门!

  回眸一生,归国迄今已六十年,这六十年是我与新中国共成长,同发展的六十年。我由一名天真幼稚的学生变成退休人员,不论年龄怎么变老,不论经历如何改变,但有一点我始终没变,那就是热爱祖国、热爱党的赤子之心没有变,忠于祖国,忠于党的信念没有变。而且,我那颗赤子之心和信念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理智、更加坚定、更加刚强。

  (作者为北京市海淀区致公党党员)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