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网络媒体披露:湖南益阳一家农资服务站,把复合肥料的包装袋灌入劣质过期的复合肥料,共生产出伪劣复合肥料115吨,销售金额达15万余元;河南郑州中原区查获一批假冒尿素,包装袋上赫然印着“第十二届肥料大会认定免检产品”字样......据笔者上网查阅,近年来,农资造假售假事件还远远不止这一桩两桩啊。
本来,化肥是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农药是杀菌杀虫的,两种农资是截然不同类型的产品。但造假的黑窝点生产化肥和农药居然是用同一种原料做成的。更可笑的是,现实生活中,个别轻生者吞服了大量的“乐果”农药,仍然“奇迹”般生还。而药老鼠的鼠药竟然药不死老鼠,灭苍蝇的毒药竟然灭不了苍蝇,“神奇药笔”却显示不了杀蟑螂的神威。但是,倘若吃了喷洒“农药”的瓜果蔬菜,即便是用清水漂了一次又一次,却依然还会发生食物中毒的悲剧。买回来的种子,只长叶、不结果,到头来,农民兄弟勒紧裤带苦干一场却颗粒无收,唯有望天长叹,欲哭无泪啊。凡此种种,都是造假售假或者农药超标不合格惹的祸。
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不仅给广大的商家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滋生了不少造假售假的不法分子。他们造假窝点多,牵涉面广,带来的社会危害极大,它坑害的不仅仅是农民,还有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什么假农资屡打不绝,屡禁不止呢?究其原因,笔者以为,利益驱动是农资造假屡禁不止的内因。因为造假的材料成本低,容易选取,有时甚至就地取材。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以伪充优获取的利润往往是成本的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丰厚的利润回报,使造假售假的不法分子不顾别人的死活丧心病狂地铤而走险,此其一。打击不够力是对造假售假行为的姑息,也是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外在因素之一。现实中,每当造假售假行为被举报之后,职能部门往往是前去没收假货,继而是罚罚款,严重者则拘留几天什么的就不了了之。过了不久,造假者仍然造假,售假者仍然售假,甚至变本加厉地坑人害人。被坑害的农民苦不堪言,被毒害的市民有口难辩啊。试问,为什么给售假者留有喘息的余地,罚他个倾家荡产,看谁还敢售假坑人?对造假者绳之以法,让这些丧尽天良的造假者人才两空,看谁还敢造假害民?难道这么多法规就没有一款管得着这些人?此其二。再者,是监管力度不到位,导致造假售假现象屡禁不止。对农资销售的监管,职能部门不能仅仅停留在每年的“3.15”或季节的某一时段里,应该经常地、不定期地例行检查和突击检查,不要以没那么多时间,不够人手等种种借口为理由。须知道,那是职能部门的职责所在!当检查发现售假行为,必须一查到底,寻供货的源头,甚至追查印刷行业帮助印制假广告、假商标、假说明书、假包装等造假的裙带责任,深挖造假黑窝点,让“良心被狗叼了”的造假者原形毕露,上“黑名单”让所有的媒体曝光,使之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对象。还有,相关的农科技术人员也要经常深入到农民的田头地里,指导农民甄别和正确使用化肥、农药、种子等农用物资,真正成为农民兄弟的好帮手。
春耕时节,农资打假,刻不容缓。本着民生事情无小事的思想,职能部门请迅速行动起来吧,用锋芒的利剑坚决斩断造假者的魔爪。面对不断翻新的造假手段,有关部门拿出更有针对性的监管方法,是打掉造假、售假产业链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