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改革开放使我获得新生

  我是50年代远涉重洋回到祖国怀抱的一名老归侨知识分子,我的成长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1949年马来西亚发生学潮风波,时局动荡,我因心中热爱新中国,于19507月毅然投入祖国怀抱。在北京汇文中学完成中学学业后,进入天津医学院读大学。1957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卫生干部进修学院工作,并于196012月响应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号召,参加“中央万名干部下放到农村整改”活动,我被分配到广东省始兴县工作,并于196210月调回天津市第一医院内科工作,直到1994年退休。退休后,我仍坚持每周到肝病专家门诊坐诊两次。

  1983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致公党。回顾这几十年来走过的历程,我深刻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参加过几次重大事件后,作为一名民主党派的成员,我深刻体会到,各民主党派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力合作,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多党合作事业薪火相传,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贡献。

  入党以来,我主要参加了以下重点工作:19911992年,我参加了国家科委、中央统战部、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推动的贵川黔西南自治州“星火计划”和“科技扶贫”项目;我和北大李崇熙教授参加了致公党中央联络部主持的“901”抗肝炎药物开发论证工作。199812月,我作为政协委员及民主党派成员参加了天津市清理公司及整顿教育卫生工作。19872月,我当选为致公党河北区支部副主委,19927月,我当选为致公党天津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并被推选参加1992年召开的致公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全国代表大会上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钱其琛的接见。

  作为河北区政协委员,致公党员,我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参政议政。在19871997年,多次在河北区政协会议做大会发言,提过数十个议案。1991年撰写的《为何发展河北区外向型经济》,受到河北区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先后获得河北区政协19921995年度参政议政先进个人奖;198719911994年度被河北区委、区政府评为“经济建设服务、参政议政、献计出力先进个人”。199119941996年度连续获得致公党天津市委会颁发的“两个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称号。1998年获天津市第六次归侨代表大会颁发的“在振兴中华做贡献活动中成绩突出给予表扬”奖状。20119月还荣获中国致公党中央颁发的“思想宣传先进个人”荣誉证书。我多次进行公益健康讲座,受到欢迎。其中包括我两次给政协之友讲授“脂肪肝之防治及我国膳食结构”。

  在专业方面,我著有学术论文20多篇,多次参加国内国际肝病学术会议。主持“肝炎合并脂肪肝营养治疗研究”课题,获得1995年天津市卫生局医学科学进步三等奖。

  1994年退休后,我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19978月因有机会返回阔别48年的第二故乡(马来西亚沙捞越泗里街)探亲访友,当地广惠肇公会社团设宴欢迎我,当地闻人许如泉、林积艾设宴招待我,当地《诗华日报》、《中华日报》均大幅报道我的活动。我也介绍了天津的大好形势。在2005年撰写《应该加强对华人华侨历史和现状研究》一文,刊登在《天津侨联》、《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并荣获中共河北区委统战部调研成果三等奖。同时还荣获全国侨联颁发的“对侨联工作20年以上有成绩奖”。全国侨联因我向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捐赠文物,三次授予我全国侨联荣誉证书。同时我也动员海外亲友陈高庭参加此项捐赠活动,他也同样收到全国侨联颁发的荣誉证书。

  特别提出,为支持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我给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雄先生写信,内附包括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入场券及温哥华中华商会欢迎姚依林副总理宴会海报等资料,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关心和支持。上海市委、市政府来信来访及上海世博会宣传部门回信,并把我的文章《从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想起》发表在世博网上,对我支持上海世博会召开的热情关怀表示感谢。甚至国外亲友在国外网上也发现这篇文章。致公党上海市委会主委、上海市侨联主席吴幼英同志对我的做法表示赞赏。吴幼英主委在阅信后说,陈高华老人以这样一种方式表达一名老党员、老归侨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美好祝愿,并通过自己整理材料为2010年世博会的筹办贡献一份微薄力量,令人感动。

  这些年来,我写了不少回忆文章,如发表在《人民政协》报上的《有双重意义的于右任照片》;发表在《团结报》上的香港早期出版珍贵《开国文献》;发表在《天津老年报》、《中国致公》的《在香港与影星合照》;发表在《中国致公》的《一枚国庆观礼证烫金条红绸条》等,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论文不下十数篇。《中国致公》于200712月发表了刘洪梅撰写的《赤子侨心,报效祖国——记马来西亚归侨陈高华》。

  我们这一代老归侨高级知识分子,是共和国特殊的一代,是艰苦和幸福交织的一代,我出生在海外的旧社会,成长在红旗下,我们幼稚的心灵,刻下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烈火,看到了共和国红旗升起,参加了1952年国庆天安门大游行,我们经历了多次重大政治活动,也感到了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带来的各种实惠。历史上太多的运动、斗争、苦难和挫折,使我得到锻炼成长,从幼稚到成熟,也使我从成功中感到喜悦,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为一名致公党老党员,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使命。

  如今,致公党组织规模不断扩大,作为老党员,我看到了致公党光辉的发展前景,无限欣慰,祝愿致公党各项工作蓬勃发展,再创佳绩!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