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四川支教随笔

  20111011,我随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天津市委会主委曹小红一行赴四川阿坝州茂县河西小学参加扶贫支教活动。这次活动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1012,我们从成都坐车到茂县,沿途经过映秀、汶川、黑水……汽车沿着崇山峻岭颠簸而行,下面是滚滚的岷江。隔着岷江,对岸老的213国道上地震后倒塌的房子、残破的电线杆、被压成扁片的汽车随处可见,成为一个个天然的5·12地震纪念遗址,让人的心不得不再次经受5·12的触痛。与此对应的是新的213国道两边,一座座政府新盖的安置房,红顶白墙仍保持着少数民族的传统特色,家家户户房顶上插着国旗,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里的山挺拔入云,绿色覆盖的山峰和悠闲的白云相互嬉戏,时而云隐没了山,时而山又压过了云,让人怎么也不能想象当时是怎样的山崩地裂。现在这里的一切构筑着美好,但是沿途经常看到细小的沙石滚落,让人联想到三年前的地动山摇还没有全部沉静下来,工作人员还在密切监视并及时处理着不可预知的险情。车子不时驶入隧道,长长的隧道穿山而过,缩短了距离,应该说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吧。让我对这个伟大的时代和我们强大的祖国产生了敬畏,仅仅三年时间,真不知道当时的施工和设计人员经历了怎样的艰苦卓绝。

  1013上午我们一路颠簸几次绕过碎石滚落的障碍区终于到达目的地——茂县河西小学。一进校园,师生们已经整齐地站在操场迎接我们的到来。曹主委从北京开完会,专程赶来不顾旅途辛劳直奔主席台。伴着“致公爱心少年先锋鼓号队”嘹亮的欢迎鼓号声,捐赠仪式开始。仪式由成都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杨兴平主持,曹主委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指出致公党天津市委会积极开展科技扶贫、智力支边的工作方向,以培养一代新人为己任,充分履行参政党职责,将社会服务事业推向一个更广阔的领域,一个更高的平台。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朴实的脸,和他们身上穿着的各色衣服(均为全国各地捐赠),我的心不由升起一种责任感,当曹主委把25000元的捐款递到校长手里,并告知还有50台电脑正在路上时,校长的眼里闪着泪光。由致公党天津市委会赠建的鼓号队的同学们为大家表演了军乐,那一刻孩子们充满激情。致公党捐建的图书室里各种书籍,也在讲述着孩子们的勤奋。阿坝州隶属高寒地带,羌族人口占了三分之二,羌族孩子穿着节日的民族盛装,簇拥着曹主委,脸上充满了幸福。曹主委握着孩子们的手,叮嘱他们要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为祖国和家乡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不断奋斗。

  仪式结束后,我和天津音乐学院的董文友老师开始给同学们上课,我负责的是四年级美术课,一进教室,孩子们已经整齐地坐好,几位随堂听课的老师也已坐定。一开始,孩子们对我这个陌生的老师有点紧张,他们的脸上浮出两瓣鲜艳的高原红,眼神害羞地躲闪着不敢跟我对视,当我把预先准备的范画挂到黑板上时,孩子们沸腾了,他们一下子从六件儿童示范作品中找到了自己的兴奋点,我就势引导,让孩子们根据画面编自己的故事。孩子们来了精神,他们争先恐后地讲述着、幻想着……我根据我的课堂主线,由美好的大自然引到孩子们的亲身生活,由科学幻想引到祖国建设,由热爱家乡引到感恩生活、传递真爱……当一个小男孩画到雪景时,站起来大声说:“老师下雪天耳朵冻僵了怎么办?”我知道他已经进入到画的情境中了,我告诉他,那就给人物画上一条围巾保暖吧!他很满意。看着他们无拘无束地大胆落笔,海阔天空地任意遐想,我知道我的课成功了。当我和孩子们共同沉浸在这幸福美好之中时,我不得不走了,行程安排很紧,我相信这一刻我和同学们都会深深珍藏。

  1014,我们到达汶川映秀镇。沿途是咆哮的岷江,在整个映秀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听见它奔腾倾泻的声音。现在的映秀焕然一新,这个汉族、藏族、羌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交错居住的小城,地震后,在广东省东莞市援建队的努力下,新建的楼房如雨后春笋、鳞次栉比,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呈现眼前,地震的创伤没有一丝痕迹。夜宿映秀,晚上街道的灯光很暗,但清凉的河风却把这里的夜吹得很安静,小城的沉寂、安宁,淡去了人们三年前心灵的忧伤,使我再次感受到政府的对口援建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无与伦比的。看着一座座以援建方命名的学校,一幅幅写着感恩的标语,使人感觉整个空气中都洋溢着爱的细胞,传承着爱的种子,寄托了四川人民对祖国的无限感恩之情。

  来到都江堰,让我们重温了公元前256年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的经典,在人类历史上堪称一绝,难怪传说日本侵华时想炸掉这块民族瑰宝,飞机在都江堰上空盘旋几圈,却没有找到目标。看着这规模浩大充满智慧的工程,看着这些美丽壮阔的画面,不觉想起余秋雨关于都江堰的描述:“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我不断折服于古人的智慧和英勇,内心不断吟唱祖国的大好河山,更惊叹于李冰“深淘滩,低作堰;遇变截角,逢正抽心”的智慧。都江堰安详地卧在成都平原上,仿佛是一座文化纪念碑,精神丰碑,历史因它而闪光,今人因它而自豪,它不仅滋润了中华大地,也流淌着中华文明,光照千年,启迪后人。不愧为中国历史上激动人心的工程,只要涓涓清流不断,李冰的精魂就永不消散……2000多年来,李冰父子凿离工程,开堰建渠为天府之国带来的福泽一直为世人所崇敬、感激。

  四川归来,心久久不能平静,地震、高原、雪山、都江堰,藏、羌、回、汉……都在诉说着爱,都在这爱的传递中成为永恒。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