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虎的城
 

 

2007年以来,双柏县每年3月间都在县城妥甸镇举办一年一届的"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

 

究其由来,大抵与彝族文化有关。彝族自古以虎为图腾崇拜。如前所述,彝族自称"罗罗",在彝语里"罗"就是虎,彝族就是虎族。在彝族的创世史诗《查姆》里有"老虎是天地万物的始祖"之说;彝族的十月太阳历中,以虎为首,每年的一月是虎月;云南彝族主要居住地哀牢山,彝语的意思就是大虎山;居住在楚雄双柏哀牢山中的彝族人家都供奉着祖先的画像,名为"涅罗摩",意为母虎祖先。虎在彝族人民心(目)中不仅是始祖神,也是创世神。每逢佳节,都要举行盛大、庄严的祭虎仪式,诵经起跳舞,以励后人。

 

县内多有关于虎的传说,下面一则颇具代表性:相传,远古的时候绿汁江(今双柏县与易门县交界)水泛滥成灾,使沿江一线百姓灾难重重,生活十分悲惨。江水残害百姓被仙界发现。于是,仙界派出一男一女两个神仙在夜深人静时,各背一块巨石前往绿汁江堵江造海,男仙走得快,走到离小麦地冲3公里的蛇洞田后半山腰,后头一看却不见女仙跟来,就在那里休息等候。女仙到石闸门(今距小麦地冲1.5公里的地方)肚子急剧疼痛,动弹不得,在石闸门分娩时产下两只小虎。这时,公鸡已叫,两个神仙只得按令各自返回仙间,丢下两只小虎离别而去,两个巨石变成两只石虎。彝族人民以猎为生,常进山狩猎,但他们发现两只活泼可爱的小虎时,并没有伤害他,而加以保护,和谐相处。小虎长大后更招来山林里的虎伴,占山为王,不许任何猛兽伤害百姓,并为百姓创造万物犁田耙地,种出粮食造福百姓。两块巨石变成的石虎各有分工,一只在东方保护彝族人民按时接福(至今仍在),一只在西方驱邪驱魔,不让邪魔进入村寨,使该村人民过上安稳的日子,从此,彝族人民把虎视为祖先神灵,民族视为虎族,自称为虎的后代。为了感谢两只石虎人们每年正月初八至十五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接虎、祭虎、跳虎、送虎活动来祭奠虎神并顺带欢庆丰收。

 

双柏历来就有"虎城"美誉,这份与虎之不解之缘由来已久,早已深入双柏之骨髓。基于此渊源,也曾有专家提议说莫如直接将双柏更名为"中国虎城"也罢。此言当然只是戏谑,毕竟,任何一个地方名字的由来往往都是其自身历史的沉淀。而历史,既不能轻易地被带过,更不可随便地抹杀掉。

 

"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曾因富于厚重的文化内涵而声名鹊起,但随着周围各地方性节日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而渐渐趋于平淡。然近年随着双柏县文化振兴的良好态势,这个节日再度活跃起来。2014年的"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活动内容更扩大到12项之多,除传统的虎仪式、千人笙舞狂欢、"滇中陀螺王"大赛、"民间歌王"大赛、民族打跳活动外,被冠名以具时代特征的"舌尖上的双柏"之美食大赛与彝家美食一条街、彝家土特产交易街一起为吃货们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饕餮盛宴。葡萄品食活动周、招商资项目推介会、西部散文协会采风活动也被纳入其中。由我负责的,楚雄州第一个自驾游营地"大麦地镇楚雄州现代农业观光自驾游"活动也成为了系列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得这个本应该由传统文化唱主角的节日呈现出与时俱进、异彩纷呈的时代风采。

 

位于县政府前的黑虎广场一度曾是双柏各种节庆活动的不二选址,但随着查姆文化广场之投入使用而不再如是。较之黑虎广场,2014年岁中才投入使用的查姆文化广场占地面积更大,设备也更新颖别致。最主要的是此处居于风景如画的查姆湖边......种种明显的优势使得它最终成为了2015年"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的开幕式的举办地和数项重要活动的举行点。不过,这也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所谓的前进,不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变化、推陈出新吗?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