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东南周末讲坛结缘在六年前的一天,那是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参加了第一次东南周末讲坛的听讲,之后便一发不可收。六年来风雨无阻坚持学习,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是愉悦了身心,成就了我的读书梦想。
东南周末讲坛课题领域非常宽广,内容极其丰富,弘扬的是中外优秀文化和爱国情怀,起到激励教育人民、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文学、历史、旅游乡土文化、民俗、保健等,服务的对象是从老人到小孩。
政治课的学习让我懂得了中国要建设文化强国任务之艰巨,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我们如何践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国家安全等,以及如何理顺两岸关系。
历史题材讲的近百年中国受屈辱以及中国人民抗争斗争史,有百年北洋水师、甲午战争及钓鱼岛争端、福州蒙学堂——辛亥革命志士摇篮、朝鲜战争的回忆、林森与辛亥革命、南海争议的由来与现状,流星王朝——话隋朝,让我印象最深,隋朝创造的财富可传给唐朝不抽税用上50年—60年,可因隋炀帝急功近利,建设规模过大,无限扩疆,又不体恤民情,故只有短短的15年就垮台了。这对我们后人是个教训和启迪。
文学方面的讲课太丰富了,记得我来听的第一课是2008年6月22日,题目是《反思与构建我的生活》。当时听起来觉得很生疏,现在看看笔记本是讲如何处事待人,鼓励年青人要点亮生命之光,人要开发文化生命等的问题。
孙绍振讲的中国古典文学欣赏,念唐诗《咏柳》,我根本没学过,因此,感到自己的文学基础薄弱,一定要坚持学下去。
2014年3月6日,刘曙初主讲《唐宋诗词鉴赏》,由于教学条件变好了,坐在最后面的听众也有电脑屏幕看,有字可看,又有刘曙初的耐心解读,我们欣赏到了古诗的美感。
除古诗之外,还讲解了古代《四大名著》,尤其对《红楼梦》对书中主要人物一一解读。让我们看到封建社会里极严格的等级观念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福州三坊七巷与中国近代史密切相关,闽西土楼文化让我们了解到客家文化来自中原,了解客家族的迁徙史。朱熹对理学的贡献,朱子文化,尤其是朱熹解读的《四书集注》是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故有东周出孔丘,南宋出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的说法。其它还有哲学、易经、五行相生相克,经济转型、股市、理财、环保、气象、社会人口老龄化,民生及中外文化的异同,异国风俗,旅游景点介绍等可以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括自然、社会科学在内的都有,极其丰富,而且大多数讲得好,有普及的效果。
六年半的学习,让我感觉到我的收获颇丰,深深地体会到东南周末讲坛确实让社会科学走进了百姓,让知识开阔了视野,让文化丰富了生活,让阅读照亮了心灵,读书成就了我的梦想。
东南周末讲坛不仅让我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教我学会如何处事待人,还多了些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能力。几年来我学着写一些小文章在鼓楼侨苑、《福建致公》上发表,我在福州离退休归侨联谊会上的讲课,比较多的引用在东南周末讲坛上学到的知识,我还在汤边社区道德讲堂上宣讲时引用了莫言的《回忆母亲》里面的故事,在2013年的母亲节上,我朗诵了台湾诗人席慕蓉的《母亲最尊贵》这首诗,我在解读福州城市精神时引用了《敦煌文化漫谈》中的故事等。
我把获奖的书两次借给打工妹珊珊读,我希望《阅读引领未来》中,不要忘掉外来打工仔,在他们贫瘠的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不仅要文化扶老,也要文化扶青。
(作者系福州市科技支部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