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冠溪情注深穗肇
  正是凤凰花开时节,火红的凤凰花映红了冠溪,潺潺的溪水注入东湖,流向漠江、珠江,连同西江、深圳湾的所有江河,齐齐流向了浩瀚的大海。

  清晨,一辆大巴停在阳春市新朗酒店门口,导游小姐倚靠在旅游大巴车门旁,笑脸相迎地迎接春江诗社“深穗肇”采风团的每一位成员。30位采风团成员依次走上了宽敞的旅游大巴坐好后,带着歌声、笑声朝本次采风的深圳、广州、肇庆等地出发。

  穿越开阳高速,跨过虎门大桥,汽车快速地驶进了深圳湾。“机场,大海里的机场”大家惊叫了起来。“对呀,深圳湾沿海高速去年底开通,缩短了深广之间的路程,可以观赏长达几十公里的沿海风光”导游小姐兴致勃勃地给我们介绍。真幸运,又一次参加了“绵登”老板全程赞助的采风活动,每一位成员的心里都美滋滋的。

  午饭之后,我们马不停蹄地走进了“锦绣中华”。“民族村”荡漾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的优美旋律,不正是对繁荣昌盛伟大祖国的真实写照吗?此时,诗人们已经把五十六朵奇葩的赞美诗篇烙在了心间。

  次日,我们按计划前往番禺参观莲花山景点,却因大雨滂沱,道路被淹没,只好放弃。幸好,“余荫山庄”的高雅文化和美丽传说,弥补了大家的小小失落。晚饭时分,几位特殊嘉宾——省旅游局的几个处长应邀出席了我们的宴会。说起这几位处长还有一段阳春人都感动的故事。那是“凌霄岩”的归属问题,正是这几位本着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处长,为民请命,终于使“凌霄岩”完璧归赵。

  酒店窗外,依然倾盆大雨,朦朦胧胧的珠江笼罩在华灯初起的羊城夜里。已经是晚上7点多钟了,一位重要的客人——广东省军区原副政委杨刚少将终于在他秘书的陪伴下,缓缓地步入了酒店,杨将军是本诗社的名誉社长,采风团成员全体起立,掌声欢迎贵宾。见此情景,老将军“唰”地立正、敬礼!然后抱歉:“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这,就是军人的风范,冒着狂风暴雨,只为了不失信用;这,就是将军的品德,面对普普通通的诗人,却还以了崇高的军礼;这,就是诗人的情怀,善待诗友,谈笑风生。席间,我们吟诗、作对,唱歌跳舞,品味人生,互诉了思念之情和美好祝福。但见窗外雨渐渐消停,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贵宾。激动的心情,令采风团的成员久久不能平静,今夜无眠。

  采风团第三日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首先,参观了陈家祠。据介绍,陈家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为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规模宏大,建筑装饰精巧、堂皇富丽,祠堂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遍布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装饰,图案题材广泛,均为当时策全国各地知名能工巧匠之手雕刻、构筑。昔年作学堂之用,供负笈省城科考的寒门弟子落脚、住宿,因此又名“陈氏书院”。市作协主席杨建国告诉大家:陈家祠大门的“门神”是阳春市赫赫有名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陈略先生所作。为此,我们倍感自豪的同时,对陈家祠巧夺天工的艺术创作羡慕不已。陈家祠堂的恢弘气派,富丽堂皇,让人惊叹之余,也为人类的智慧点赞。她的功能已不再停留在宗祠的意义,而是有了更多的延伸,她涵盖了建筑学、历史学、工艺学乃至宗族史,她堪称人类智慧结晶的缩影。

  走出陈家祠,我们登车向本次采风的最后一站——肇庆鼎湖山进军。

  鼎湖山是“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132.2万平方米。这里生长着高等植物和珍稀植物1750多种,有粗壮挺拔的锥树、枸橼、榄树、榕树,有被称为活化石的孑遗植物桫椤黑桫椤、苏铁,有鼎湖特有的珍贵树种鼎湖钩樟、鼎湖冬青、鼎湖格木,有已鉴定的各种昆虫900多种,动物20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穿山甲、小灵猫等珍稀动物15种。1956年,中国将鼎湖山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1980年1月10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鼎湖山划归潮湿雨带林保护网,并在山上设立国际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导游把鼎湖山美丽的自然风光娓娓道来,开拓了我们的思想境界,增加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几位诗友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吟起了新作。

  在庆云寺,我们品尝了远近驰名“斋饭”大餐。夜幕降临的时刻,我们回到了赖以生存的多情土地——美丽的阳春。啊,采风真好,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积累了真实的素材,撩开了创作的灵感。采风,本身就是一首诗!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