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数代人同圆一个原乡梦
题记:

  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优秀文化是广大海外侨胞永远书写不尽的创作源泉,这些文化使者的毕生耕耘、薪火相传,圆的是心中一个中国梦。有侨界人士指出,在华人人口占四分之一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是东南亚开展最好的国家之一,系华文教育界公认的一面旗帜。

  由马汉、孙彬合著、孙彬先生题赠的《情牵潮州》一书传递到我手中,一种远隔重洋仍充满温度的墨香,令我心头发热!此前不久,彬兄在QQ上无比悲痛地告知我,其家严马汉先生过世了!也即是说,这本父子合著尚未出版面世,马汉先生就走了。

  马汉,原名孙速蕃,是马来西亚资深华文作家、儿童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初闻这位东南亚华文作家名字,是在六七年前,汕头文学评论家郑明标先生要编著一部《近现代潮汕文学史·海外篇》,知道我在侨务部门工作,向我了解有关马来西亚几位作家的名字,其中便有马汉。当时,我对海外潮籍作家了解并不多,还有点懵懵然。

  无巧不成书,2009年春,彦彬兄与家父马汉、胞姐孙彦庄和陈雪风、马伦等马来西亚潮籍作家到潮汕文化寻根,因我业余兼任汕头市作协副秘书长,便托人向我了解汕头作家情况,希望组织两地作家进行一次文化交流。时值阳春三月,城木棉花初绽,春色满街,一场别开生面的汕马作家文化座谈会便在座落于金新路,汕头日报社对面的汕头“作家之家”中进行。令人尤为感动和难忘的是马来西亚资深作家马汉、陈雪风、马伦等不辞舟车劳顿,携来了各自厚重的著作赠予汕头作家。双方热烈交谈,互赠著作,争相合影的镜头,久久留在我记忆中,让人深深感受到文学无国界,书香暖人心。当时马汉先生题赠我一批亲自携带过境的书籍,仍珍藏在我的书柜中,而他当时也背回了沉甸甸的50多部汕头作者赠书。掸尘开卷,墨香依然,字里行间的真性情与不灭文学精神跃然纸上,酽得化不开的爱国爱乡之情,令人肃然起敬!

  捧读马汉、孙彦彬父子合集《情牵潮州》,又掀动了我心底的无限情思。在马汉的诸多文字中,其魂牵梦绕,扯不断的都是原乡情结,早期作品,多次提到原乡,对原乡的印象多源于其父母口述。马汉先生双亲均为过番到马来西亚的第一代潮人,又是书塾教师,对家乡的眷恋更加根深蒂固,没齿不忘,常常在孩子面前念及原乡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有着文学细胞、从事华文教育的马汉从小耳濡目染,在心中投了影生了根,他选择了通过文学作品这样一种载体来承载思乡情绪,先后出版文艺创作集20多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曾二度受邀出席世界潮人作家会议和世界华文文学会议,莅临汕头,但都得不到原乡亲人音讯。真正迈出通向原乡潮安西林村寻根的脚步的是2009年春的这次文化寻根之旅,通过当地侨务部门协助,寻到祖居地,认了堂兄嫂及其后代,完成此生寻根夙愿。

   即便像他们这样的潮人第二三代,生在海外,长在海外,但根的意识依然深植于他们心中,诚如许许多多早年飘洋过海到“番畔”谋生的第一代潮人一样,生为潮汕人的自豪感以及潮汕人的烙印永远镶在他们的生命里,并且随着年岁渐长,相思也与日俱增。就算原乡已无亲可寻,他们也会由原来对血肉亲人的爱转化为对原乡的眷恋,对这片土地的情牵梦系,为自己对原乡的相思苦,寻找一个释放情感、安抚乡愁的载体,这也是马来西亚诞生大批华文作家的一个原因。马汉先生在父辈那儿接受来的潮人文化教育,如潮州掌故和民间故事中优秀的潮文化和中华美德,悉数灌输到儿女们身上,一方面释放他对原乡浓得化不开的情感,另一面也给了儿女们最大限度的潮汕传统文化教育。这根接力棒,传到第三代潮人孙彦彬,我们也不难从其诉诸笔端的生动素材,找到这条脉路。这部分饱含深情的内容也投放到了《情牵潮州》合集里头。从这本父子合集里头,我管窥到一个华侨家庭三代人对原乡同执一份相思情,却分别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爷辈口口相传,父辈以笔抒怀,子辈更多的是用行动在书写。但无论何等体裁,都让人读到一种朴素真挚的感情,每每为之动容。

   孙彦彬是马汉次子,承传乃父热爱中华文化、热爱原乡的优良传统。但生在现代社会,开放的制度,高科技的便利,无疑为孙彦彬提供了更多与原乡沟通的渠道,除像父亲一样,拿起笔写文章,弘扬潮汕传统优秀文化,他还积极加入当地潮人社团,担任柔佛州潮州八邑会馆青年团团长,服务当地潮人社区。仅2007到2009这几年,他便四次踏访潮汕,为两地文化交流献策出力、写报道。此期间,他念念不忘爷辈父辈魂之所系的寻根梦,多方打探,终于初步获知原乡祖居地,并于2009年发动全家前往原乡寻根。此后,他又多次组织马来西亚潮人到潮汕进行文化寻根,用生花妙笔、多彩镜头,书写原乡风貌,力图让马来西亚潮人后裔认识原乡、了解原乡、热爱原乡。

   继2009年春组织大马潮人作家到潮汕进行文化寻根后,孙彦彬更加热恋上了这片原乡土。2010年秋,一份发自马来西亚的电邮抵达我的邮箱,又一个走进原乡的计划——柔佛潮青团潮汕寻根摄影行出自孙彦彬之手。这一次,他组织了马来西亚一批摄影者,背上专业的长枪短炮,对原乡进行一次光影洗礼。像前一次联系作家一样,他希望我联系汕头摄影家,与马来西亚摄影行成员进行交流座谈。活动得到了市摄影家协会、龙湖区文联、龙湖摄影家协会的大力支持。时任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的蔡希仁准备了《立足本土多元发展》的专题讲座。座谈会上,来自全市各区县摄影协会会员济济一堂,汕马两地友谊定格在照片上。

  摄影行期间,他们在潮州和汕头之间,起早贪黑,穿街走巷,拍摄了一批充满浓郁原乡味道的照片,一回马来西亚,即着手结集出版《返乡里去潮州》摄影文集。分写实和艺术摄影两部分把潮汕的老建筑、民俗风情、山水人文等根文化定格下来,把原来深藏在心底里的对原乡的无形之爱,变成有形之爱。在这本《情牵潮州》的集子里,我们也体会到孙彦彬原乡寻根行中从对“寻根”、“认亲”的抽象认识,到梦想成真的心潮澎湃。这一个个辑录其中的足迹,让镜头回放,场景再现,使我们有如临其境的现场感,读之,令人心潮起伏。

  透过这些流淌过心灵的文字,我们不难以小见大,管窥到生活在海外的潮人缩影,他们既身在居住国拼搏奋斗做贡献,又心系故园,有着永远割舍不尽的祖居地情结。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