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晤时,他面露笑容,戴着黑框眼镜,话音平稳而明快,身上有一股经久不褪的医者气质。慢慢交谈下来,发现他思维敏锐而活跃,言语之间常会流露出可贵的信念和坚守。与他共事过的人说,他是一团火,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凝心聚力开创了民主党派工作新局面,与时俱进构建了市场监管新格局。他就是致公党温州市委会现任主委、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鲍小瓯。21年致公党党龄,19年从医,12年从政,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深刻而不凡的印记。
三十年春华秋实,个人与事业共成长
1985年,致公党温州地方组织成立,由此开启了致力为公、参政兴国的光荣历程。那年,我进入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现为温州市中心医院),成为一名呼吸内科医生,也由此开启了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职业生涯。后来,如果没有陈青墨、单泽松等致公同仁的引路,没有加入致公党,我的人生与温州致公的事业可能会一直是两条平行线,也许就没有我个人与党派事业共成长的机会了。站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回想温州致公的发展历程和个人的人生际遇,我为能与这份事业共成长而庆幸,能为这份事业尽心尽力而自豪。
机遇垂青有准备之人。在市二医十九载寒暑历练、潜心钻研,我换来了术业的不断提升和患者信赖。2000年,我被医院任命为呼吸内科主任。2002年被市卫生局评为呼吸内科专业学科带头人,2003年晋升为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尤其是2003年“非典”灾难从天而降,我临危受命,成为市“非典”专家组成员,首批进驻“防非”指挥部,承担全市疑难病人会诊、指导隔离病房建设和院内专业培训等工作。几个月奋战之后,我因工作突出被卫生部等部委联合评为“全国卫生系统抗非先进个人”,并被致公党中央授予“抗非英雄”称号。同年,我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市卫生局副局长的工作岗位。
2008年6年28日,至今我仍清晰记得这个日子。当天,致公党温州市第五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五届委员会,我有幸当选主委。2011年,我再次当选市委会主委。2012年,通过开门约荐、差额遴选,我出任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是当时唯一一位担任政府工作部门正职的党外干部。2014年,因机构改革,我被任命为新组建的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一职。我深知,从一名普通党员到市委会主委,从一名医者到市政府工作部门的主要领导,是组织对我的信任和培养,是温州全体致公同仁的认可和鼓励,也是温州改革发展事业、党派事业赋予我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我唯有不忘初心、不用扬鞭自奋蹄,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立足本职作贡献,有为才能有位
立足本职作贡献,是民主党派对成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应有的表现。担任市卫生局副局长期间,我专注工作的本色没变,关注民生的初心没变,充分发挥自身医疗卫生方面的专业特长,与卫生系统的同志们一道圆满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农村卫生、公共卫生、办公室、应急办、计划财务、信息等工作任务。
2012年,我担任市食药局局长,倍感责任重大、压力巨大。因为之前,我曾长期关注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作为民主党派成员、市政协委员,多次做过有关调研,提过一些意见建议,深感严把百姓“入口安全关”的重要性。同时,作为一个担任政府实职的党外干部,履职成绩好坏直接关系到党派的形象和多党合作制度在温州的实践。我始终相信,只要秉承致力为公的理念,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赴任后,面对体制改革与食品药品保障安全双重考验,我与系统的同志们并肩奋斗,构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开展各类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强力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全力以赴的工作终有回报,全市系统食品药品综合监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有效提振了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信心指数,市人大对食品安全执法检查的满意度测评达100%,食品安全社会关注回落3.9个百分点。作为党外行政干部,我还与单位党委领导同志一起创新建立“党政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和“党政一把手定期沟通制度”,使党政工作有效对接、有机融合。
2014年,温州在浙江省内率先启动了新一轮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整合工商、食药监职能,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改革推进的关键时刻,我被任命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局长,担负体制改革的重任。这对我来说,是一次跨度更大的角色转变。面对机构改革、体制调整、职能转变的特殊背景,我与新班子成员同心同德,确立了“1+1>2”的目标定位,酝酿形成了“整合大力量、优化大市场”的总体思路,大力做好“合”字文章,积极释放改革正能量,圆满完成体制机构改革任务,使新生的市场监管系统焕发出勃勃生机。2014年,新组建的市场监管局获市委市政府年度考核优秀单位称号,并在省工商局、省食药监局年度考核中取得优胜单位的双丰收。一连串的荣誉,书写出了市场监管来之不易、浓墨重彩的开篇之笔,也为我个人交付了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外塑形象内讲团结,加强党派自身建设
对于民主党派来说,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职责。没有团结,党派就不能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从而在所联系的界别中产生广泛影响力。没有团结,就不能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从而履行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职能。为此,2008年市委会换届后,我和班子成员认真贯彻省委会和中共温州市委的指示精神,听取市委统战部及党派成员的意见,经过梳理,决定以党派“外塑形象、内讲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抓重点、破难点、出亮点,全面加强党派自身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派自身建设首要的是加强思想建设。我们以主题学习教育为抓手,先后组织开展政治交接、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主题学习活动。活动过程中,我和全体委员带头学,自觉接受教育,广大党员也积极参与。通过学习,大家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致力为公的理念进一步增强,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政治交接得到顺利推进,党派凝聚力、向心力得到加强。因此,市委会团结和谐的氛围越来越浓,健康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加强制度建设是党派工作顺利推进的前提。担任主委后,我多次强调要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推动市委会制定各项工作规范、议事规则,出台支部工作考核意见,完善机关工作制度,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制度规范,并将各项制度文件编印成册,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确保各项工作有规矩可循。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规范机关财务制度,加强档案整理和管理,推进了文明机关建设。
优化组织架构、推进组织建设是党派工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本着慎重、稳健、务实的原则,改组专委会,成立五个专门委员会;顺利推进基层组织成立、升格、换届工作,新增支部7个,升格总支6个,并成立了2个基层委员会。我坚持民主程序,重视选拔和培养基层组织主委和班子成员,搭建合理的班子结构,确保各基层组织换届平稳过渡。以履职为抓手,推动基层组织工作,强化党员综合素质培养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员之间合作交流,确保组织运行有条不紊。同时,在组织发展上,坚持实施“人才兴党”战略,重视发展新党员尤其是高素质、高学历党员,吸收了一批高等院校优秀教师、政府部门中层干部及侨界代表人士加入党派,2008年至今发展新党员96名,目前共有党员近300名,为党派履职注入了有生力量。
党派虽小作为不能小,提升党派履职水平
履行参政党职能是民主党派存在的意义所在,其中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生命线。由于历史原因,致公党温州地方组织的党员人数一直相对较少,在履职特别是参政议政方面的力量相对单薄。担任市委会主委后,我始终谨记“党小,作为不能小;人少,声音不能小”,着力推动市委会履职能力和水平提升。
我秉承“参政兴国”理念,坚持个人带头、市委会示范,着力培养参政议政、民主监督队伍,鼓励支持党派成员发声。在政治协商方面,我作为市委会主委,多次参加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召开的民主协商会、党外人士座谈会和征求意见会等,并代表党派发言,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决议、报告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提案建议方面,我作为市政协常委,在市“两会”期间积极提交个人政协提案,并着力抓好集体提案、大会发言,鼓励支持党派内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仅第六届市委会,我们在市“两会”上作大会口头发言5次,提交集体提案21件,个人提案62件,市人大议案建议61件,获政协优秀提案5件,重点提案4件,获市领导批示4件,获市人大优秀代表建议3件。在调查研究方面,我以集体课题、集体提案为抓手,鼓励带动党员一起参与,带领他们一起外出考察,形成了一个个高质量调研报告。其中,我个人领衔的《温州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研究》得到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德荣批示,获“诤友建言”调研活动优秀成果特别奖;《温州市各民主党派参与协商民主工作调研与建议》获特别奖,并获致公党中央优秀论文奖;《加强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获特别奖,并被致公党中央采用,作为集体提案提交2015年全国“两会”。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六届市委会期间已上报信息168篇,63篇被采用及获批示,从市各党派排名末位提升至中等水平,多次荣获市政协年度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关注民生、服务社会是民主党派的又一重要职能。我和致公同仁们一起谋划开展侨乡义诊、结对扶贫、捐资助学等活动,不断提升温州致公的社会贡献度和影响力,因此荣获致公党中央“全国社会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及省委会“社会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我积极倡导、谋划促成市委会与市红十字会签订送温暖基金合作协议,建立了温州致公独有的社会服务品牌,广大致公党员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热心参与,募集资金超过100万元。目前,送温暖活动已为新温州人子女、贫困家庭、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捐赠了价值35万元的保暖衣物。2009年至2011年,市委会连续三年结对帮扶少数民族村——文成县富岙乡富康村,我多次赴该村实地调研,共筹资捐助13万元,帮助该村建设饮用水工程,使该村162户526名村民(包括178名畲族同胞)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2014年,市委会积极参加致公党中央、省委会结对帮扶贵州毕节试验区活动,承接了帮扶七星关区市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来温培训工作,我赴贵州实地考察,制定培训方案,并解决培训经费21万多元,推动培训工作陆续展开,市委会因此被致公党中央授予“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海外联谊是致公党的特色工作。我们十分重视发挥“侨海”优势,着力挖掘温州作为侨乡的有利资源条件,积极开展这项工作。加强与市侨办的对口联系,积极参与“五侨”联动,参与建立市涉港澳台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并与海外致公堂等组织保持联系,积极搭建对外联系的桥梁。以侨为本、为侨服务,凝聚侨心、汇集侨智,通过多种方式维护侨益,着力打好“侨牌”,不断提升党派在侨界的影响。
回首过往,风雨兼程;展望前路,澎湃激昂。我将始终坚定政治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奋进,努力开创事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