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天,母亲老是感觉不舒服,饭不大爱吃,睡觉也没像往常一样一觉到天亮,整个人看起来不怎么精神。特别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常常会有些出神。
前些日子,母亲才患上感冒。我担心会不会是因为感冒还没痊愈引起的这些症状,就带她到镇里的卫生院去看医生。医生却没查出什么问题。在随后的问诊中,母亲告诉医生:心很堵,老是会想些自己并没去想的事情。比如家里的老房子空了……
听完母亲的自述,医生觉得母亲更多的是因为老房子搬空了一下子没人适应不了。
我从未想过母亲对于老房子的慢慢搬空会有这样强烈的不适应。记得当初自己搬进县城的房子时,曾让父母亲也一起搬过来住。可他们却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搬来,理由是城里都是关在一个套房里,不及老家自由、热闹。而且老家离县城也不远,想来很方便。
父母亲说的是事实。父亲兄弟六个,本来就是一个大家族。特别是到了我们这一代,更是整个角落里人丁最为兴旺的。那时,老房子总是热热闹闹,孩子的游戏声、大人闲谈声,还有各种忙活的声音填满老屋的每一个角落。
除此之外,老家的房子还有地利的优势——刚好处于村子角落的中心,又在村道旁边。只要不是农忙时节,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乡邻们常常会聚到老房子前的庭院聊天。
这份热闹一直持续到我读高中。最早搬离老房子到外面的是堂兄。虽然,二伯父和我们家也很早就搬出老房子,但毕竟新房子是建在老房子边上,与老房子依然是联系紧密。而堂兄的搬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真正的搬离老房子,尽管也会不时回老房子看看,但在我看来与老房子的联系除了每年重要节日的祭祀外,似乎很难再找到紧密的东西。
再后来就是堂弟到县城买房,四伯父举家全部往临县的德化谋生……到我在县城安家后,老房子仅剩下二伯父的两个孩子、叔叔还有我父母亲依旧守着老房子。虽然,已没像自己童年时那般热闹,但还不至于觉得冷清。
老家开始变得冷清是在这两三年的时间。这些年,随着村里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发展,村里开始只剩下留守的老人。早些时候还好,逢年过节很多年轻人还会回家走走、待上几天。可这一两年,不少年轻人把家安在了外面,春节也跟着不回来了。
对于这些,其实母亲并不是很在意。会让她觉得老房子空荡荡的是到年底叔叔一家搬到镇区后。
当除夕夜“号正”的时候,母亲突然觉得往年热热闹闹的鞭炮声到了今年却很稀少。而老房子更是漆黑一片。这对于在老房子居住了40多年、见惯了往年热闹情形的母亲来说,内心自然是异常的难过。
“感觉心里很堵,不习惯。那时,一大家子。恨不得谁搬走,房子就会宽敞。现在,大家都搬走了,反而觉得太空了。”母亲和自己说着这话时,眼眶竟有些红红的。是啊!现在连找个吵架的都没有。我记得,那时伯母、婶婶偶尔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吵架。那会儿觉得很烦、很讨厌。可现在,这一切想来却已是遥不可及。
……
清楚母亲心堵的原因,我便动员父母亲搬来县城一起住。我告诉母亲,以后我们可以周末再一起回老家。结果,这次母亲很爽快就答应了,并且很快就将她饲养的、最放不下的鸭、兔全部处理完。这是我从没见过——即使上次父亲手术,她都舍不得放下不管。
当车子启动离开的时候,我看到母亲虽然不言语,但眼里却藏不住对老家的不舍:母亲从未想过要离开老家。如今的搬离,只是不敢见到老房子就这样慢慢走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