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怀念致公党先辈杨贤强先生

  

  3月5日早上,惊闻德高望重的杨贤强教授逝世。难过之情无以言表。教授云游西去,亲朋掩面洒泪,茶界万人怀想。故人已离,然音容笑貌犹在,往事历历在目。

  对杨教授,从我入致公党开始,始终称呼他为杨老师,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这样称呼他,不是不够尊重,而是因为,他是世间最友善和最谦虚的人。他那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不由让人选择了最为亲近的称呼。

  他是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浙江省第七、八届政协委员,致公党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侨联常委。他多次跨界组团攻关、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和企业委托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开创了国内将自由基理论应用到茶多酚保健功效机理研究的先河,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茶多酚学术专著;在茶树物质代谢、栽培管理与生理生化、茶叶加工化学及茶与健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就是这样一个在中国茶学界首屈一指,具有崇高威望的教授,依然勤勤恳恳,从来不自大自夸,总是为他人和组织着想,即使病重之时,也是在为自己的生病而表示抱歉。对这样一个低调的杰出科学家,我从此要尊称他为“先生”。先生,他是当之无愧的、德艺双馨的先生。

  杨先生祖籍福建厦门,出生于越南,1957年归国。就读于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1981硕士留校任教,1994年晋升教授,1996年聘为博导,2003年光荣退休。杨先生因为他学术上的杰出成就,曾任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茶学组委员;教育部和农业部两个茶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在职其间,先生为本科生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6门课程,已独立指导六届研究生,在教育工作中教书育人、为人师表,1991年曾作为有突出贡献的硕士、博士后人选上报国家教委。曾被评为首届浙江省民主党派、工商联为经济建设服务先进个人,浙江省“十佳”归侨、侨眷,获得政府特殊津贴,并被致公党中央表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先进个人。

  过去几年里,先生领导着一个由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中、西医,化学工程,食品等多学科组成的研究网络,一方面揭示了茶多酚多种药理功能的奥秘,另一方面系统研究了茶多酚的药理毒理,主持研制的制剂具有抗肿瘤、抗辐射、抗衰老的功效,已获准在浙医二院进行临床试验,疗效显著,尤其是对放疗的肿瘤病人的提升白细胞作用更为有效。由先生主持制订的《茶多酚标准》已批准为浙江省地方标准,又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审查、批准定为国家标准,为振兴中国茶业作出了贡献。

  先生热爱祖国,心系祖国,于1983年加入中国致公党,是浙江省最早一批加入致公党的党员,他参与了致公党浙江省委会的筹建工作,是筹建五人小组成员之一。曾任致公党浙江省委委员、省委常委。他对致公党倾注了一生的爱,为致公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先生与我同在一个支部,在我的记忆里,先生总是神采奕奕,红光满面。对致公党的各种活动充满无限的热忱。他带头参加支部的踢踏舞表演,他为党员们组织和表演茶道,为大家讲解茶学知识。他邀请我们去家里品茶聊天,为我们安排午餐。每年支部的年终总结,他的专业成果和参政议政活动总是最多的。先生不仅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也是一位充满激情、极富感染力的科普知识活动家。退休以来,他到各地讲解茶多酚,传授茶学知识,足迹遍及全国各地。2014年,先生应省政协联谊会、中国茶科所、杭州园林业局、杭州佛学院图书馆等有关单位的邀请,先后做了10次专题报告,受众达千人以上。2015年,先生积极参与茶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代表中国茶学界,接受了美国佐治亚州公共电视台就“茶的养生”的专题采访,在茶叶的医用和保健价值、中国茶的制茶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强化了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为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尽心尽力。

  先生热爱生活,儒雅、乐观开朗,尽心提携后辈,一生育人无数,可谓桃李满天下。抱病其间,他一如既往的乐观,一如既往地为他人和组织考虑,从来没有把自己放在心上。

  还记得,几年前,他提出了建议和构想,帮助一个海归党员申请到研究课题。还记得,去年7月,他体检查出了可疑指标,仍冒着高温酷暑,从杭城东面的华家池校区赶到西面的紫金港校区,参加课题讨论会。还记得,病种治疗期间,他仍尽力完成课题调研任务。还记得,他化疗后只服用茶多酚片,告诉我说,就是要以身试验,证明茶多酚确实对提升白细胞具有有效作用。还记得,今年除夕,他回复我的拜年短信充满着生命的信心......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德艺双馨的杨先生,致公党党员的楷模,您的点点滴滴,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您的言传身教,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鼓励我们和年轻的致公党党员们,遵从党章,恪守职责,致力为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致公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先生,一路走好!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