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江苏省委副主委沈仁芳:重在实践结合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履职能力

  学习实践活动的关键是实践,是要把学习的认识成果体现到具体工作、体现到履行职能的实践中,从而实现“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的目标,而这一切的落脚点均在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履职能力和履职水平上。因此,致公党省委在活动之初就注重将学习实践活动与参政议政、海外联谊、社会服务、自身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发挥基层组织和党员的主体作用,引导基层组织和党员发挥“侨”“海”优势,在结合上想办法、在结合上下功夫、在结合上出实效,做到学习务虚、工作务实,在实际工作中促进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

   一、结合学习实践活动提升骨干成员的建言献策水平。

    在学习实践活动的方案中,省委要求各地要善于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转化为指导实际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引导骨干成员进一步明晰参政党基本职能和自身的履职担当,进一步提升骨干成员特别是“两会”人员的建言献策水平。

   近五年,致公党江苏省委、致公党中的省政协委员共提交大会口头发言11篇;提交集体提案77件,5件提案入选省政协主席督办提案,9件提案被评为省政协优秀提案,11件提案得到省政府领导批示。最近,致公党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交的《关于发挥海外华侨华人作用,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提案》就源于致公党江苏省委2013年调研成果。今年,我们还将围绕“侨”“海”特色,就“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系列问题继续开展调研,计划向省“两会”提出“关于加大留学人员创业企业扶持力度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做好海外留学人员引进工作的建议”、“关于早期归侨工作的几点建议”、“关于建设留学人员之家的再建议”、“关于对外籍专家进一步放宽发放永久居留证的建议”等提案,打造致公党参政议政的优势领域。

    二、结合学习实践活动激发基层组织的参政议政热情。

    近年来,致公党江苏省委坚持把深入调研、建言献策等参政议政活动作为基层开展组织生活的核心抓手。各地依托调研课题招标和申报制度,紧跟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调研,撰写信息和提案,已经成为发挥党员积极性、加强支部凝聚力的重要抓手。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已有60%的党员参与到调研和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中来,去年全省共立项支持75个课题的调研工作,其中省委立项资助课题56个,19个为各地自筹经费课题。今后,我们还将利用学习实践活动打下的基础,适时举办调研和信息培训班,提升党员的参政议政能力,以真正实现学习实践活动和履行职能的“两促进、两提高”。

    三、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投身品牌工程。

   “致福工程”和“引凤工程”是致公党江苏省委的两大品牌工程。致福工程”迄今已教会了30多万农民上网;“引凤工程”也引进了60多位海归博士,其中落户江苏的有44人,孙安教授落户江苏后还入选了“千人计划”。这两大工程从启动之初就处处可见致公党员的身影,“致福工程”是“自费”启动,党员不仅捐款、捐电脑,还义务当老师、编教材;“引凤工程”从活动先期对用人需求信息的统计,到海外发动,再到考察交流时处处有致公党员,形成“领导班子策划方案,骨干党员海外发动,省市组织联动落实,全党参与服务”模式。今年正好是“引凤工程”实施5周年,目前我们已邀请近80位海外名校的博士6月中下旬赴江苏考察,邀请人数为历年之最,为确保今年的“引凤工程”取得良好实效,我们将继续动员党员以志愿者的身份投入到“引凤工程”的实践中,凝聚党心、锻炼队伍。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