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四川
致公党员陈槐研究员荣获2020年亚太经合组织创新、研究与教育科学奖

  202092日,亚太经合组织创新、研究与教育科学奖(APEC Science Prize for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Education 2020年度评选结果揭晓,致公党成都市武侯区支部党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槐因其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荣获此项殊荣。

  亚太经合组织21个经济体均只能提名1名科学家,今年入围最终评选的共有12位科学家。由科技部提名的陈槐研究员脱颖而出,成为今年此奖项的唯一获奖者。

  亚太经合组织(APEC)在宣布获奖者的声明中说,湿地能够有效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湿地保护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陈槐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理解湿地,包括发展新一代的甲烷排放模型、加强对碳储存和生态价值的评估。

  今年奖项的主题是为了繁荣经济的生物多样性。马来西亚科技和创新部秘书长西蒂·哈米萨表示,陈槐博士的研究很好地展现了今年的主题,生物多样性对自然资源丰富的各个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非常重要,更好地了解自然和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更好应对挑战以及促进经济增长。

  亚太经合组织创新、研究与教育科学奖旨在表彰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研究人员间学术交流所促进的前沿理念与技术,以及他们为这一地区的贸易与经济增长所作出的贡献,提名者要求是40岁以下的跨国研究科学家。

  陈槐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骨干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人才计划。致力于湿地生态学研究,取得的学术成绩主要包括:系统评估了若尔盖泥炭地土壤碳库和我国泥炭地土壤碳库,发现青藏高原泥炭地土壤碳储量丰富,具有较大固碳潜力;系统阐述了若尔盖泥炭地甲烷排放的时空格局,发现水位和植被是主导因子,进而与合作者一起开发了整合主导因子―“水文过程及植被功能”的新一代湿地甲烷排放过程模型;初步揭示了泥炭地土壤碳库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特征,发现环境变化显著促进了泥炭地土壤碳排放,相对稳定的深层泥炭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近年来,在Global Change Biology,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等刊物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40余篇, ESI高被引论文2篇,主编英文专著1部,相关成果被包括Nature Climate Change,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等在内的SCI刊物他引1000余次。以上部分成果收录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1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14年发布的调查报告及最新一期全球甲烷收支评估报告。兼任四川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湿地保护协会高原湿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态学会湿地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湖泊与湿地专业委员会委员;Global Change Biology编委,《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编委等。

                                                                                                                         

                                                                                          (来源:新华社、APEC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