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山东
王传远:极端气候条件下破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难题的建议

  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典型的滨海河口湿地,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景观十分独特生态服务功能十分重要。经过近年来的大力度保护治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极端气候条件下,该区域的生态敏感性、脆弱性进一步凸显,土地盐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仍然突出对海岸带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大威胁。资料显示,1961年至2015期间,该区域年平均气温增加了1.7℃,年均降雨量共减少了241.8mm,降雨天数以每10年减少6.9天的速度下降预计暖干化极端气候未来将越来越强烈地影响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系统平衡。为此,建议: 

  一、陆海统筹划定并严守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红线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海陆一体化的红线监测管理平台全面掌握红线区的生态构成、分布与动态变化实时监控人类干扰活动及时发现生态保护红线区受破坏的行为。制定严格的法规和政策实施严格的陆海统筹综合管理和基于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 

  二、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网络建设坚持高效生态的基本定位,大力加强海岸带滨海湿地抗盐和抗污植被建设,进行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努力创造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于黄河三角洲的整体系统来说,地下能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为能源的减值过程(负值);地表植被的绿化过程为能源的增值过程(正值)。因此,在开发和利用地下能源石油和天然气的同时,必须及时补充和建树地表能源绿色植被,以使黄河三角洲大环境内总能量的收支保持平衡,才能消除生态危机,避免污染隐患。 

  三、合理利用淡水资源,努力建立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组成的产业体系黄三角地区淡水资源相对不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77mm,年际年代降水不均;黄河作为重要的客水来源,引水量受国家分配限制;地下水含盐量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因此,在开发建设中尽量避免建立高排放产业,尽量避免选择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应该努力建立一个主要由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组成的产业体系。 

  四、充分认识生态环节的顺序,科学构建“草-----副”的生态链黄河三角洲东部沿海地域有大面积待开发的滩涂地要充分利用这种雄厚的滩涂资源,选择耐盐植物和对石油工业污染有抗御性能的碱蓬、白茅、芦苇等植物大力发展草业,先草后灌、先草后林,科学构建“草-----副”的生态环节的链条,使得黄河三角洲地域的自然大环境进入平衡的良性循环轨道。 

  五、改革和完善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综合管理机制措施一是开展河流、农田林网等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建设构建湿地生态保护网络。当前最为关键的是统筹利用和科学调度黄河入海水量,修复河口保护区受损的淡水湿地。二是将黄河河口淡水湿地的保护和水资源配置,纳入黄河全流域及黄河河口生态保护工作,科学构建水量调度和湿地补给配置体系。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