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上海
【书香机关】同行之路

 2020年,是中国致公党成立95周年、上海组织建立40周年的重要年份。而我的党龄,也整整15年了。
 

  第一次知道致公党,是中国留学生博物馆刚刚成立半年的时候。在一次留学生沙龙活动中,我得知致公党是由归侨﹑侨眷和与海外有联系的代表性人士﹑专家学者组成的民主党派。一个念头冒出来——中国留学生博物馆倡导“追梦兴邦,天下归心”的留学生精神,致公党秉承“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的宗旨,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如果我加入致公党,是不是可以更好地发挥侨海特色与优势,立足本职双岗建功? 

  有了想法起便开始行动。我向致公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之后经过组织考察,于2005年10月26日正式加入致公党。 

  加入致公党后,我开始了解致公党党史,研究留学生中的致公党员。中国留学生博物馆编纂的《留学生宗谱》,汇集了从中国近代第一位留学生容闳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回国留学生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有影响力或见证力的老一辈留学生代表人物。这份留学生宗谱名单中,有五名致公党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是:陈其尤(1892~1970)、黄鼎臣(1901~1995)、苗永淼(1924~2010)、杨纪珂(1921~2015)、艾国英(1923~2019)。 

  对这五名致公党留学生党员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从1931年加入致公党的陈其尤,到1984年加入致公党的艾国英,五名致公党员的个人经历,见证了中国致公党自1925年10月成立、尤其是1948年5月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以来,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一路同行的亲密关系。 

 

  陈其尤,1912年留学日本中央大学,1916年毕业回国。1931年,陈其尤在香港加入致公党,任中央干事会成员。抗战初期,因揭露财政部长孔祥熙做军火生意,被蒋介石囚禁于贵州息烽集中营,1941年获释后移居重庆,广泛接触进步人士和中国共产党,逐渐倾向革命。1946年,国民党企图拉拢致公党为其所用,陈其尤等人严正拒绝,表明决心拥护中国共产党。1947年,陈其尤在香港参加致公党的组织改组工作,当选为致公党第三届中央副主席。 

  1948年5月,陈其尤代表中国致公党,与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100多人在香港联名通电,响应中共中央的“五一”号召,拥护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并发表宣言号召广大侨胞积极支持祖国的革命,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贡献力量。 

  1949年9月,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陈其尤作为致公党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建立后,连续任致公党第四、五、六届中央主席。 

 

  比陈其尤稍晚加入致公党的一位留学生是黄鼎臣。1921年,黄鼎臣留学日本医科大学。留学期间,他多次参加反帝爱国行动,提高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1927年12月,黄鼎臣在日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中共东京特别支部领导的“反日大同盟”组织委员会主任委员,8月被日本当局押送回国,9月在上海被捕入狱。 

  1932年底,黄鼎臣出狱后,听从党组织安排准备留在上海,利用行医身份作为掩护从事地下革命工作。1933年1月,他去广东拿取日本医专毕业文凭,5月回到上海后,由于联系人叛变,与党组织的联系中断。他一面四处行医积极寻找党组织,一面继续宣传党的主张、路线和方针。 

  1942年初,黄鼎臣在重庆与陈其尤相逢。1946年4月,应陈其尤的邀请,黄鼎臣到香港出席中国致公党中央干事会会议,经陈其尤介绍加入了中国致公党。此后,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下,黄鼎臣奔波于广州、香港之间,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致公党牵线搭桥,对致公党的改组和历史方向的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7年5月,致公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香港召开,一致决议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是致公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次大会上,黄鼎臣当选为致公党中央常委兼组训部长。 

  1949年,黄鼎臣参与筹备新政协工作,与陈其尤等致公党员一起,出席了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卫生部医政局局长、医疗预防司司长,为新中国的医疗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979年始连续当选为致公党第七、八届中央主席。 

 

1937年10月10日中国致公党中央党部成立 

  从陈其尤和黄鼎臣的经历中,我看到了致公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同行之路——从1931年在香港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在香港设立致公党总部,到抗日战争爆发后,号召致公党员积极抗日,发动华侨积极支持祖国抗战;从1946年拒绝国民党拉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到1947年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发表宣言和告海外侨胞书,提出联合一切民主力量、建立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走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从1948年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拥护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到1949年参加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致公党与共产党一路同心同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回到祖国,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呕心沥血、顽强拼搏,为新中国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在建设祖国的伟大洪流中,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有加入民主党派的,其中就有致公党员的身影。 

 

  2015年5月8日,在中国致公党成立90周年暨上海组织成立35周年之际,中国留学生博物馆和致公党上海市委共同举办了“祖国记忆——走近致公党留学生党员”专题展览。入展者都是在上海工作的致公党留学生党员,其中一位是1950年从美国回国的艾国英。 

 

  艾国英,留学美国,1950年1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后在美国工作,和同在美国留学的陆子敬结婚,住在一个花园洋房里。当她得知周恩来总理通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郑重邀请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学子回国参加建设的消息后,立即着手回国的准备,历经波折终于在1950年8月28日,和丈夫一起登上了“威尔逊总统”号,从美国旧金山起程回国,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回国的中国留学生。2015年3月,她把回国时随身携带的小箱子、回国留学证明等捐给了中国留学生博物馆。 

  同船回国的,有邓稼先等128名中国留学生。艾国英说,1950年9月19日,“威尔逊总统”号抵达香港海域,尽管留学生们持有香港的过境签证,但还是被剥夺了合法登岸的权利,被港英当局用带有机枪的小艇,分批押送到九龙,再集合起来一起走向深圳罗湖桥,跨过那扇象征边界的铁门。铁门的一边,港英武装警察持枪监督;铁门的另一边,解放军同胞亲人欢呼迎接。跨过铁门,只见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欢迎的人群涌上罗湖桥,和留学生们握手,拍肩,拥抱!大家的眼泪都涌了出来,办理回国手续时的种种艰难,归国途中遇到的重重阻碍,都不算什么了!他们,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前夕,回家了!  

  回国后的艾国英分配到上海市教育局教研室工作。1957年4月调入上海师范专科学校(现上海师范大学)。后任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一直从事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和科研。1984年,艾国英加入致公党,是致公党上师大支部的创立人。 

  回家了!这是所有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留学生们的共同心声。到1955年11月,由海外回国的留学生多达1536人,其中从美国回来的有1041人,苗永淼和杨纪珂就在其中。 

 

  苗永淼,留学美国。1949年,他从北卡罗来纳大学毕业后,入伊利诺伊大学读博,1953年获博士学位,任美国芝加哥万国拖拉机公司实验工程师、美国CHANNELMASTER公司实验室主任。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1956年在交通大学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透平压缩机专业,成为这一领域的主要奠基人、开拓者。1985年,苗永淼加入致公党,致公党西安市委会首批党员。曾任致公党西安市主委、致公党第十届中央委员,全国政协第七、第八届委员。 

 

  与苗永淼同一年回国的,还有留学美国的杨纪珂。1948年,他获俄亥俄州立大学冶金硕士学位,任美国凡珞·弗格森公司职业工程师。1955年,像苗永淼一样,他放弃美国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副教授、教授,安徽省副省长。1988年,杨纪珂加入致公党,任致公党第七届中央副主席。 

  陈其尤、黄鼎臣、苗永淼、杨纪珂、艾国英,他们只是中国致公党成立95年来,很多优秀致公党员的一个缩影。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致公党与中国共产党的一路同行——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艰难岁月,致公党一直是共产党的亲密战友和坚定支持者;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致公党一直是共产党的好帮手、好参谋和好同事。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致公党员,我也在这条同行之路上努力前行,立足本职双岗建功,荣获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被致公党中央评为致公党优秀党员、致公党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致公党海外联络工作先进个人,获得致公党上海市委颁发的多项先进个人称号。 

 

2016年5月21日,万钢主席视察中国留学生博物馆

  在我的带领下,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成为致公党党员学习教育基地(致公党中央)、致公党传统教育基地(致公党上海市委),2016年5月2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视察中国留学生博物馆,站在序厅的巨幅国旗下说“来寻寻留学生的根”,并题词“留根铸魂”。留博馆序厅从此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留根铸魂”厅,吸引众多的参观者在国旗下留影。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漫延全球,致公党员们积极捐款捐物,致公党员中的医护人员逆行驰援武汉,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贡献。我也在第一时间投入战“疫”,与上海、北京、武汉、广东、四川等地的欧美同学会会员和海外中国留学生一起,把公益视频《武汉莫慌,我们等你!》视频翻译成英语、法语、俄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芬兰语、日语、韩语、马来语等十国语言,于2月6日率先在中国留学生博物馆官网、微信、微博发布。随后,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网、中新社、中国报业、党报头条、人民政协报、上观新闻、中国致公、上海致公等主流媒体和官方微信公众号纷纷报道,对应版本还在多个国家上传至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2020年6月29日,中国留学生博物馆举办了“祖国记忆——中国留学生与百年战‘疫’”专题展览,展出百年来在每一次战“疫”中作出贡献的留学生代表人物,以及2020年留学生们在这抗击新冠疫情大战中的良好风貌,使观众不仅全面了解留学生群体在中国百年战“疫”中做出的贡献,更感受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每次战“疫”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伟大决策。

  现在,我又积极投身到“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和“书香机关”读书活动中。立足中国留学生博物馆展陈藏品和“留学生展览、留学生论坛、留学生智库和留学生讲堂”特色优势,发挥致公党党员学习教育基地、传统教育基地作用,通过举办展览和讲座,讲好、讲活“四史与留学生”“四史与致公党”故事,把留学生红色资源发掘好、研究好、保护好、利用好、 宣传好、展示好,为继续走好同行之路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者 ·  简介

  李欣欣,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执行馆长、研究馆员,致公党上海市委海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致公党上海市松江区总支部副主委,上海市松江区政协委员。致力于博物馆学研究、中国留学生文化研究。专著《中国民办博物馆经营探索》,参编《中国留学生在上海》《留法四十年》。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