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履行职责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我国水产种业滞后现象应引起关注

  种业是国际竞争焦点,鱼、虾、贝、藻等水产经济物种的育种研究被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列为重点发展方向。美国培育高产抗逆的凡纳滨对虾良种垄断了国际养虾业,挪威培育的大西洋鲑良种已成为该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东南亚国际合作培育的高产罗非鱼品种畅销亚洲各国。

  十一五以来,我国陆续开展了水产经济物种的育种研究,培育出罗非鱼、中国对虾、扇贝、鲍鱼、紫菜等新品种,但是,我国水产种业依然缺乏持续发展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弱。主要存在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没有形成“产学研”体系。基于政府、研究单位、企业的产学研体系是我国水产种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为止我国没有建立这个体系;二是国家资助水产种业科研的经费不足。相较水稻等大农业作物来讲,对水产种业科研经费的资助微乎其微,导致我国水产育种的基础性研究严重滞后,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不完善;三是研究力量分散。一些高层次人才分布在农业部、中科院、教育部等部门,涉及部门利益等原因,难以集中人才进行科研攻关;四是企业缺乏创新能力。我国种质企业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苗种生产方式和设施设备落后,没有形成标准化育种的种业模式,良种对产业增产的贡献率低。为全面提升我国水产种业科技总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提出以下建议:

  一、制定战略性水产育种计划

  确定水产种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定位,确定优势发展的产业,加强育种和繁育的基础理论研究、育种生物的生产性能测定工作、种质资源库建设与种质保护、育种核心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为水产生物种业发展建立技术和资源储备。

  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水产种业产业化模式

  针对我国水产生物种业起步较晚、规模小、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尚未形成、国际竞争能力不强等现状,必须走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即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强化产学研紧密结合,以重点企业为龙头,以品种为突破口,育、繁、推、营为载体形成产业体系,促进种子科研、生产、加工、经营、管理等各环节的协调联动有机结合有序发展,从而全面提升我国水产生物种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三、制定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一是扩大投资。增加水产科技投入、扩大投入渠道、建立稳定增长机制。二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综合运用财政拨款、基金、贴息、担保等多种方式,实行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建立多元投资体系。三是免征“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生产经营所得税,在兼并重组方面给予税收优惠等。四是完善种业金融投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农业信贷支持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种业企业的信贷支持,筹建政策性银行,扶持涉农企业科技创新;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促进债券市场发展;加快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并开设科技创新保险产品等。

  四、加大国际国内合作

  继续推进水产种业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力度引进、消化吸收和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发展经验。着力实施动水产种质资源交流与共享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引进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鼓励联合国外企业共同承担科研项目,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我国水产种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制定我国水产种业人才长远发展规划,建设高质量的水产种业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培养种子科技、制种生产、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人才队伍,努力改变我国水产种业人才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加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水产种业相关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实习基地建设,加快培养既掌握现代育种理论和技术,又具有丰富育种经验的年轻育种人才,为水产种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