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局面。在招商引资,吸引国外企业、资金、技术和人才来为我国经济作贡献的同时,我国的企业、资金和人才等也需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相对于“财大气粗”的国有大企业,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底子薄,“走出去”发展的抗风险能力差,单打独斗很难成功。
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诸多风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层面。一些国家政局不稳、政权更迭频繁,改朝换代后往往是新官不理旧账;政策、法律缺乏连续性,政府决策往往受个人、选区和党派利益影响;融资难、汇率波动大、市场不稳定;法制观念不强,政策透明度低,办事效率低下,企业在投资、审批过程中的金钱和时间成本高昂;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容易引发冲突;懂外语、精通业务、又了解当地国情的高素质人才少。
为此,建议: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在民营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政府要为其引好路、服好务,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和政策指导,最终由企业根据市场化原则决定是否“走出去”、往哪走、干什么。要鼓励民营企业“抱团出海”,由政府牵头与投资目的国政府谈好条件,然后以优势企业与对方签约建设经贸合作园区,再对外招商,吸引国内外相关企业入驻,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集群。
二、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中介机构及境外华人华侨的作用。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可以协助民营企业与投资目的国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及消费者间进行沟通联系,为企业提供服务,帮企业解决问题。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熟知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和投资环境、政策,能够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咨询,帮助企业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成本。经过长期打拼,海外华人华侨在自己生活、工作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一些华人华侨甚至成为所在国的首富,掌握了所在国的经济命脉。他们在当地拥有很大的影响力。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要多向当地华人华侨请教,通过他们了解当地风俗、文化、政策、法律等,请他们引见当地政府、行业协会及重要人物,以便得到广泛认可和支持,尽快适应并融入当地社会。
三、借助国外成熟的工业园区“走出去”。以泰国的洛加纳工业园集团为例,它是泰国最大、运作最成功的工业园开发运营商,在泰国位置极佳的地区建立了6处标准的国际工业园区,为企业提供从申请落地到产品出厂一条龙式的管理与服务。目前入驻园区的企业80%以上是日本和美国企业,随着我国“走出去”企业的增多,该集团招商重点转向了我国,还预留了建设用地,希望国内轮胎企业入驻,就近利用泰国丰富的橡胶原料并就近向园区内的汽车厂商供应轮胎。目前该集团已与山东省东营、广饶的轮胎企业建立了联系,开展了积极地招商活动。建议民营企业多关注类似的国外成熟工业园区,上下游企业联手“走出去”,延长产业链条,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