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践行好总书记提出的发展、人才、创新战略,须以教育为重要环节,切实贯彻科教兴国、科教强国、科教富国的理念,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进入新时代,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上我们应有新的气象、新的作为。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国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理念滞后,教师队伍建设还没有完全适应发展需要,各地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参差不齐,校园环境秩序综合治理不容乐观,适应新常态新理念新发展的良性教育工作机制尚未形成,社会、家庭对教育的期望价值、管理能力、投入力度、认识水平等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都制约和影响着教育强国建设的步伐,应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此建议:
一、国家层面应对教育强国实施机制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一张蓝图绘到底,让“依法兴教、依法治教、依法执教”总体理念贯穿于国家顶层设计中去。
二、实施更为积极的、更为灵活的教育国家扶持倾斜政策。对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和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在财力、师资、优惠政策等方面进行倾斜扶持,以尽快缩短和弥补教育资源、教育投入等的差距。
三、建议实施“教育战略全民行”工程。通过多种形式,让全国人民投入到关心、爱护、支持、参与教育工程的氛围中来,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全民关爱教育工程、全体教职员工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
四、给合格人民教师以固定的身份和待遇。让他们安于乐教、安于敬业、安于奉献,尽最大可能消除合格人民教师的“后顾之忧”。
五、加大对教师队伍的考核聘用力度。真正倡行“干事创业者光荣、混日子无为者淘汰”的机制。
六、各级人民政府应把校园环境秩序综合治理作为一项大事,常抓在手、常记在心。建设好“安全校园、阳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健康校园”,坚决打击扰乱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对师生人身权利侵害的违法犯罪行为;把校园法治建设提到重要一环。纳入教育系统教育内容,抓紧抓实抓细法律进校园活动。
七、各级政府应加强对校园管理水平、管理质量的监督和考核。提高校园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对不称职的学校负责人应及时调离或撤换;建立健全民众参与校园考评的体系和机制。
八、形成更为积极更为有效的师资力量全社会流通体系和机制。通过政策引领、优惠条件、机制体制建设等措施,加快形成更为积极更为有效的师资力量全社会流通体系和机制,让更多的优秀师资力量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为祖国教育事业建设贡献更大的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