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狠抓流通领域的专项整治,政府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各类食品原料和定型包装食品的检测,以确保老百姓餐桌上的食品安全,取得了较好成效,食品安全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是,从近几年大量检测数据及曝光的违法案例暴露来看,食品的源头污染令人担忧。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农业种植、养殖业方面。目前,我国的农业种植、养殖主要以散户为主,大型的种植、养殖企业较少,部分种养殖户对无公害食品的生产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管理水平低,实践经验少;部分种植、畜牧、渔业养殖户食品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为降低防治病虫害成本,大量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违法违规使用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造成源头污染。
二是环境方面。近年来,虽然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下大气力整治环境污染,但是仍然有违法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违规排放废气、废水及危害化学物品,人类赖以生存的水源、土壤遭到污染,给农业种植、畜牧、渔业养殖带来安全隐患和风险,直接影响到老百姓餐桌上食品原料安全。
因此,建议狠抓源头管理,加强宣传教育,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原料安全问题。
一是以全国环保督查为契机,继续加大对环保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建立长效环保整治机制;加强日常水源、土壤风险监测,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加大环保资金投入,鼓励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倡使用高环保低污染的清洁能源,逐步达到零排放、零污染排放标准要求,从源头杜绝污染。
二是应引导农民散户向集中化、规模化形式发展,同时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大型种植、养殖业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提倡企业规范化、程序化生产,加强食品原料出厂的质量检测;严格控制高毒性农兽药生产,控制农兽药及抗生素的使用种类和使用量,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正确引导消费。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村镇、学校等活动,普及《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常识,提高人民群众自我保护能力和食品安全意识,营造人人关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借助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加强对食品安全的舆论监督,提高企业、个体养殖户的法律意识和维护食品安全道德意识感,营造良好、长效的宣传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