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阳:译著市场亟需规范
目前出版的译著,误译、硬译现象较普遍,扰乱了图书市场,给读者造成不利影响。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出版单位引进版权需要支付版税,翻译图书成为出版单位的捷径,部分出版商急功近利,擅自缩短翻译时间,翻译质量大打折扣。二是部分出版单位为降低成本,对公版名著进行“中译中”,导致图书市场混乱。三是担任出版社翻译工作的翻译公司为降低用工成本,雇用非专业翻译,造成大量书籍翻译质量无法保证。
为此,建议:
一是有关部门出台《译著翻译标准》,将准确化作为考量译著质量的基本准则,要求保留原著中能反应核心思想的原词不少于30%,对于因保留原词造成语法错误、语言生硬等问题而无法直接引用的,要求其将原词备注在文中。
二是加强对译著人员的身份审核,要求申请译著书号人员必须达到专业翻译水平并具有相应的技术职称。严格限制译著系列丛书的出版,杜绝高校组团申请书号后转交自己的研究生或其他学生进行翻译的情况,要求文责自负,弄虚作假情况一经发现五年内不能申请书号。
三是要求出版社每年至少立项2—3部译著作品,提高翻译报酬,保障译者权益。有关部门制定规范的《译著合同范本》,规范版权、译著权属性;将译著质量和出版社审稿人员的业绩挂钩,建设国家级译著审定专家库,坚决从源头上遏制不良译著流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