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山东
王秀凤:推动我省食品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建议

食品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既是传统民生产业,也是永不落幕的朝阳产业。我省是全国食品工业规模第一大省,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5000余家,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159亿元,约占全国食品工业主营收入16%,食品产业收入、利税、利润、出口额等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

当前,食品行业正面临由满足吃饱吃好的基本生存型消费需求,满足多样化、健康型、享受型消费需求转变的形势。从我省来看,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一是产业层次总体偏低初加工和低档次产品多,精深加工、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品所占比重偏低,食品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升。二是技术创新能力待加强多数中小企业在管理、市场、科技、品牌等方面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开发缓慢。三是区域产业布局不尽合理行业龙头企业主要分布于中东部,西部虽然食品资源丰富但产业发展缓慢。四是发展效益增速低生产的要素成本日益上升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导致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甚至处于亏损边缘。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制定出台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对我省食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研,扎实摸清底数,清楚长项和短板,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研究制定引领性的食品产业发展规划。从发展速度、技术进步、结构调整等方面确定阶段发展目标,以目前我省食品产业现状为基础,明确发展思路,确定发展重点,对初级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饮业进行分类规划、培育和引导,推进技术创新实施名牌战略,推动提升全省食品工业发展能力和水平。

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推行简政放权,优化行政审批流程,为企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加强市场、价格、安全等方面的监管,形成有利于企业、行业、产业良性发展格局。完善食品工业支持制度,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食品工业企业的信贷支持,重点支持食品行业技术改造、食品工业“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和特色食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等。强化人才科技支撑,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引进新进技术和高科技人才,深化食品产业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食品行业企业家队伍建设,全方位支持食品行业企业家拓视野、提素质。

三、推动食品产业融合一体化发展。立足特色农产品的开发生产与加工增值,拉长产业链,发展农业“新六产”。纵向延伸方面,推动贯通原材料控制、加工制造、产品包装、装备制造、安全控制、物流配送和终端销售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加快形成“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横向拓展方面,促进食品工业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健康养生产业的融合,充分挖掘食品工业独有的文化内涵、价值和情怀,成为“有温度的行业”。利用好山东优良自然环境,大力发展特色美食旅游产业,建设及农业开发、科普教育、旅游观光、特色餐饮为一体的综合体。打造集文化历史、生产工艺流程、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的食品工业旅游产业。

四、引领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积极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支持大型企业做优做强,集群化、集团化发展,重点培育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食品企业集团;引导中小型企业做优做精,规范化、链条化发展;鼓励小型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特色化、精细化发展,形成大型骨干企业支撑力强,中小型企业特色鲜明的协调发展格局。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