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山东
陶振光:急救抢救药品招标采购中的三个问题亟待解决

取消药品加成、实施药品阳光采购动态调整医保目录等系列政策的实施,促使药价降幅不断加大的同时也使群众用上了更多救急救命的好药实实在在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但是目前在药品招标采购医药公司药品供应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急救、抢救药品的有效供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药品出厂价高于采购价医药公司购销价格倒挂受原料药采购渠道集中、产能不足、价格调整等因素影响,近年来不少急救、抢救药品生产成本上涨,出厂价大幅上调,而医院实际采购价格依然执行之前较低中标价,医药公司不得不低价亏损供货。如,某厂家生产的X光线诊断用阳性造影剂在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为独家中标生产,医药公司的进价由201521.2/涨到现在的228.9/支,但省平台标价仍为21.6/经营企业只能负利经营

二是急救药品经常断货。相普通药品抢救类药物使用量不高,但生产合成技术含量和生产成本高,中标价格持续保持低位的情况下,厂家利润不足生产积极性低下,大量厂商因生产无利润退出,一度加重此类药品紧缺现状。例如2018年以来,急救解毒药氯解磷定山东、贵州、宁夏、广西、辽宁等地出现短缺,备选药物碘解磷定同样缺货涨价。

三是厂家实际产能低或者控货行为导致药品采购紧张。一方面,部分生产厂家自身产能不足原料紧缺分时段生产,部分药品一年中只有几个月能出货另一方面,部分厂家销量好产品,完成销售任务后进行控货销售,只保证目标医院和一级商业需求。上述两种情况造成药品经营企业无法采购到相应数量的药品,达不到医院采购需求,影响临床正常用药。

急救、抢救药品招标采购中存在的以上个问题直接影响药品稳定供应,进而影响群众就诊和健康需要。建议进一步做好政策调控,保证生产企业、药品营销企业医院三方协作,多措并举做足做好急救、抢救药品供应。一是加强原料药调控,控制药品原料价格,及时发现处罚恶意垄断原料的行为,保障原料供应和药品价格稳定。二是进一步优化政策让更多企业参与急抢救类药物生产,改变只有少数企业能够生产的现状,保障药品供应让临床有药可用,让经营企业减少损失,让市场回归健康状态。三是加强调控,对于经常断货的品种促使企业尽快扩大生产,防止控销行为,保证医院正常用药。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