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是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的重要环节,既要在源头管控、严控总量上下大力气,还得培育和发展就近就地的资源化处理处置产业,谋求治本之策。
以园区形式聚集固废处置企业,承载规模化、资源化利用功能,被形象地称为“静脉产业园”。经国际国内实践证明,依托静脉产业园,不仅能系统地解决固体废物处置问题,还能够促进形成新兴的经济增长点。为此,建议通过全面规划建设静脉产业园,把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经济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经济模式,缓解当前固体废物堆存量逐年增加、处理能力缺口大、循环利用程度低的现状。具体建议如下:
一、做好顶层设计,合理布局规划。总结借鉴先进国家以及国内地方建设静脉产业园的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建设静脉产业园。一是对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白色垃圾等种类及数量等进行分类统计,摸清每年新增产生量、历史存量、有效处理能力及产业缺口,科学掌握固体废物的整体规模、污染及治理技术。二是按照“零排放”“零运输”的原则,以省为单位科学制定静脉产业园的设置数量、综合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三是规划静脉产业园时应与已建、在建的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城市污泥、固体废物处置设施等有效衔接,优化布局,延伸链条,激发废物资源化利用的乘数效应。四是依托现有工业园区,已发展“园中园”的形式建设静脉产业园,促进园区工业废弃物处置利用。
二、政策扶持,培育静脉园区做大做强。建立健全政策引导机制和奖励机制,引导具有资源循环利用及废物处理资质的企业加入静脉产业园的建设。强化人才支撑力量,加大相关领域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支持建设专项科技实验室及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增强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科技,鼓励相关企业、学会、高校、金融机构、科研机构与政府部门联合,形成“政产学研金”有机融合的创新模式,为做大做强废物资源化产业和安全处置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理顺监管关系,完善共建共享。将静脉产业园运营管理权下放到市级管理,保障各市对本辖区静脉产业园有独立的经营权和环境管理权,建立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的管理体系。结合静脉产业园的废物最终处置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全面实现城市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提高处置效率。更好树立共建思维,静脉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应综合考虑将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城市污泥、工业固体废物、农作物秸秆、危险废物等资源化及安全处置一体化纳入其中,鼓励相邻的较小城市群共建共享静脉产业园。
四、全面提高企业和民众环保意识。赋予静脉产业园生态环境保护宣教功能,充分挖掘其环境教育的重要功能,组织公众、尤其是幼儿园、中小学学生入园参观,引导公众养成绿色、节约、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静脉产业园环保功能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