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山东
贾小平:关于加快提升化工园区建设管理水平的建议

提升化工园区管理水平,对于推进我国化工产业动能转换、企业节本增效、环境集中治理、安全统一监管都有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国在推动化工园区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围绕环境保护、安全管理等重拳出击,整治化工园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推动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但是,当前化工园区发展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化工园区数量众多,但总体力量不强水平不高,园区发展方向不清晰,产业特色不鲜明且同质化严重问题没有明显改善,多数企业技术含量低甚至完全没有自主技术。二是政策倒逼带来的企业入园需求上升与园区数量大幅压减达标化工园区空间承载能力有限之间形成鲜明矛盾对现有化工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形成制约。例如,浙江全省范围内禁止新增化工园区,山东化工园区由原有的199家压减至85江苏明确将于2020年关停所有不达标化工园区。三是部分园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及公用配套设施建设滞后,规划建设未能很好体现生态园区理念,如污水处理厂规划不科学、处理设施落后、处理工艺选择错误、管网建设滞后且覆盖不全面等问题,导致排放不达标另外入园企业无法按照工业共生原理实现副产品、废料的相互利用,园区集聚效应不明显,资源环境效益不高,也给后期管理造成困难。四是日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应急管理体系亟待健全存在重审批、轻监督的情形,有的地方把企业入园当作“免检”标志疏于监管,甚至以防止干扰企业正常生产为由不进行或阻挠监管。目前园区普遍缺少对基础设施、工业设备运行数据的监测与控制,主动发现安全隐患的能力不强,特别是在高危企业必须入园的严格要求下,企业集聚造成安全风险叠加,健全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的任务非常紧迫。

为此,建议:

一、高端定位,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重新认定审核工作,围绕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打造一批发展前景好、潜力大、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细分领域化工园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千园一面”的同质化、低水平竞争问题。是科学设置入园门槛,要求在省级层面建立进入、限入、淘汰产品(产业)指南目录,坚决限制高污染项目入园,防止片面追求GDP的利益冲动。推动龙头企业、大型企业进区入园,提升产业上下游协同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园区企业,对标世界先进化工园区,打造特色鲜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

二、政策引导,加快园区发展步伐一是鼓励各地以“飞地”经济模式,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分成等政策,平衡企业转出地与转入地之间的利益分享,引导化工企业按照统一布局向园区集聚。二是着力解决园区发展空间不足、承载能力有限的问题,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重点化工园区倾斜,或以直供、点供等形式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是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围绕主导产业实现集聚生产经营,并逐步入园发展。

三、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园区建设水平一是以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集中处理设施运转良好,水、电、暖、气、网等公用设施配套齐全为标准,稳步有序开展现有园区的重新认定工作。二是推动已经认定的园区查漏补缺,通过改造、提升、补缺相结合,按照要求尽快弥补基础设施短板。三是新建园区按照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标准配套建设各类基础设施,并做到与园区同步规划、超前建设。

四、综合施策,实现园区高水平管理一是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评估,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明确化工园区空间准入和环境准入的清单式管理要求。二是强化风险管控。对化工园区中的石油石化装备、储罐区、污水处理、交通运输等重要基础设施和工业装备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开展运行数据标准化研究,建立安全状态评价标准,提升风险评判能力参考已有风险评估与防控成果,研究开发涵盖风险监控、识别、分析、模拟及预警的标准化程序体系,建立风险预案知识库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同时加快对企业更新装备、工艺、施工、检查检测、防洪、防震、防雷电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三是打造智慧园区。利用物联网技术,针对园区内的重点企业、重点设施和重点装备,建立实时的自动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借助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实现管理现代化和动态可视化借助大数据等手段,实现相关信息互通共享及可追溯管理。四是综合考虑化工园区的安全和环境风险,引入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综合责任保险。由政府牵头,联合银监局、保监局和保险企业,协调推进绿色保险工作;建立“政—保—咨—研”合作机制,发挥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专业优势、安全与环境研究机构(研究院、高校等)的技术优势和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的日常检查及培训辅导功能,减少园区风险隐患。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