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排雨管道和排污管道混接,导致污水在不能彻底截流的情况下随雨水进入河湖水体,是造成城市水体黑臭的直接原因。为此,2018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全面推进雨污水管道混接综合改造,削减合流制溢流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
当前,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管网建设欠账多问题突出,给实现雨污管网分流、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目标带来很大困难。为此,建议从源头入手解决雨污混接混排问题,推动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一是大力推进管网雨污混接排查工作。要求各地尽快制定雨污混接改造行动计划,委托专业单位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试行)》,系统摸排梳理市政管网雨污混接错接情况,查清管网混接点及存在的缺陷和改造难点,为统筹编制整治方案、核算整治资金等提供参考。
二、灵活开展老旧小区雨污混接综合整治。由于配套不完善、排水设施老化等多重原因,雨污混接错接情况在城市老旧小区尤为突出。地方住房建设部门和环保主管部门应将整治雨污混接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合并推进,同时重点解决老旧小区排水设施改造资金问题。根据地方财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市政部分可由区级政府全部承担,或市区两级财政共同补贴;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将改造延伸到小区或辖区单位内部,探索改造费用由政府提供一定补贴,开发建设者、居民、单位共同分担的支付模式。
三、着力推进重点对象的雨污混接整治。定期开展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查处园区、医院、餐饮、宾馆、理发店、洗车行、水产市场等污水排放大户的排污管道设置情况及混排混接行为,封堵私接管道;对拒不配合整改的可适度采取联合执法行动,通过曝光负面典型、设立红黑榜单、计入征信系统等多种方式,积极营造依法治水、齐抓共管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对整治进度和结果应结合举报投诉、信访、中小河道整治进度跟踪等定期进行跟踪督促,现场复查抽检,建立常态化的雨污混接整改巡查机制。
四、强化污水管网建设,建立维护保障机制。以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为目标,进一步推动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以及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和破损修复工作。对短期内无法进行雨污分流整治的,因地制宜采取建设分散污水处理设施、管道截流、调蓄等措施,逐步降低雨季污染物入河湖量。重视市政排水设施管理和维护工作,明确保障单位,强化日常工作,落实保障资金。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聘请专业的排水管网维保单位对单位内部管网进行维护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