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目前有2.8亿农民工,而且每年以百万计的数量持续增长,是许多行业产业的主力军。与他们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相比,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虽有了很大改善,但依然是社会保障未能全面覆盖的主要群体,农民工社会保障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一、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是参保率低。2008年—2015年间,我国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比重从9.8%提高到19.4%,工伤保险的参保比重从24.1%提高28%,整体看参保率不高;医疗保险参保率由13.1%增长到19.4%,增长一直缓慢;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参保比重,虽都有明显提升,但是参保率仍旧很低,处于10%左右。
二是福利待遇差。从全国情况来看,即使部分农民工参与了社会保障,但是实际福利待遇还是较差,始终游离于正式体制之外,没有法定假期和带薪休假,普遍存在工作环境艰苦、住宿环境简陋等情况。
三是面向农民工的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项目严重缺失。
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建议
1.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尚不健全,有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法律及制度建设滞后,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改善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建议在社会保障立法和制度建设中,充分考虑农民工流动性大、群体不稳定等特点,制定并采取灵活多样、合情合理的参保方式,确保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
2.实行分类管理,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参保率。一是由于农民工普遍从事技术要求较低、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应当尽快提高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的参保率。二是农民工失业风险较大,应当注重提高失业保险参保范围。三是引导农民工参加其它社会保险,使他们得到更多更好的社会保障。
3.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在省际转续政策。尽快建立全国性的一体化服务平台,推进社会保险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共用共享,实现社会保险在全国范围内的转移接续,激发农民工的参保热情,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4.实行农民工实名制化。对农民工的身份进行实名认证,为政府开展精准服务提供抓手,便于对用工单位的工资薪金发放及劳动保障情况进行监管,也便于依据农民工的参保意愿扣缴社会保障费,从而有效地保障农民工的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