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是癌症多发国家,新增癌症患者逐年增长,表现出发达国家高发癌种(如肺癌和结直肠癌)迅速上升、发展中国家高发癌种仍高居不下的特征。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癌症防治工作仍然存在关键项目研究缺乏重点突破、长期防控缺乏整体规划、重治疗轻预防局面明显、部门癌症防控工作协调配合不够等问题,预防、诊断、治疗链条分别都存在一些“卡脖子”的关键问题,迫切需要从机制设计方面予以解决。为此,建议:
一、继续扩大“防”的广度。一是将癌症筛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范畴,将发病率高的癌症病种筛查纳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继续扩大癌症筛查病种和范围,将癌症筛查纳入居民健康档案,做好癌症病人的登记管理和服务工作。二是改革科普教育机制,加大癌症发病机理、癌症预防的宣传指导力度,特别注重深入基层和边远地区,广泛弘扬预防在先、治未病的理念,加大通过新媒体的宣传普及力度,通过各政府部门尤其是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归集、分析,对特定人群重点推送、普及预防癌症知识。
二、重点增强“诊”的能力。一是国家加强顶层设计,将基因检测、精准医疗等相关产业纳入长期产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政策扶持,实现产业发展壮大。二是筹备建立以肿瘤防治为特色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在各医科大学增设肿瘤研究专业,重点培养一批博士点、专家工作站等科研服务平台,吸引和培养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加强研究的针对性。三是大力支持基因组学和免疫组学在肿瘤超早期筛查方面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实现重点领域的集成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抢占癌症早期筛查的技术制高点。
三、有效提升“治”的水平。一是建立医保基金奖励激励制度,对于医疗机构通过早期筛查并有效治愈癌症患者的,从节省医保基金的角度给予医院一定资金奖励,激励医疗机构提高开展癌症早诊早治的积极性,既造福群众又节省医保基金。二是着眼于打通癌症诊疗的各个环节(健康风险评估、肿瘤超早期检测、分子病理诊断、知名专家会诊、临床用药指导和预后实时监控),推广面向肿瘤高危人群、肿瘤患者的肿瘤临床检测服务和肿瘤个体化治疗一站式解决方案,提升肿瘤诊疗水平。三是加强肿瘤样本分析和结果应用,建立国家肿瘤样本库和国家肿瘤临床数据中心,全面存储肿瘤样本,建立肿瘤患者基础数据库,重点强化肿瘤样本基因检测和个性化用药分析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