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天地
“三大法宝”助推漓江画派描绘文化发展蓝图

     在广西众多璀璨的文化名片中,漓江画派无疑是值得关注的。短短数年时间,就成为当代中国最活跃的绘画流派之一,担负了凝聚广西美术创作热情和力量、服务于广西文化大发展、提升广西文化地位的重任。漓江画派已经成为广西先进文化的集中代表,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当前,漓江画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任务,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努力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巩固提升漓江画派等一批文化品牌。这些都对画派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回顾漓江画派发展之路,“戮力同心,内炼外拓,塑造精品”这三大法宝使得画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必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助推漓江画派描绘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蓝图。

  潮平两岸阔

  ——内外同心戮力创伟业

  任何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漓江画派的形成与发展顺应了新时期国家实施重大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也是广西美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画派自创办以来就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团结了大批优秀的画家,形成了党政大力扶持与画家积极参与的戮力同心创伟业的良好局面。

  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关心是漓江画派发展的基本保证。200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要培育和扶持“漓江画派”文化品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把“培育和扶持漓江画派等优秀文化品牌”作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重要内容。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巩固提升漓江画派等文化品牌。自治区领导也对画派的建设发展给予了关注与肯定。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政府主席马飚到广西艺术学院考察慰问时就对漓江画派的发展建设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今年,自治区人民政府还将斥巨资在广西艺术学院建设“漓江画派艺术中心”大楼。中心建成后,对于漓江画派的创作、展示和研究工作将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此外,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多次组织、资助漓江画派开展创新研究和创作活动,举办一系列的创作、展览、学术研讨等创新研究活动。这些都为画派的发展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团结奋进的画家队伍是漓江画派发展的重要基础。从美术史的角度看,漓江画派的形成与发展,是画派画家由“个人意识自觉”向“群体意识自觉”转变的必然结果,也是广西美术突破地缘限制的必然选择。漓江是中国重要的山水胜地,也是广西对外认知的重要地域象征之一。古往今来,许多画家的创作灵感和成就依漓江山水而确立,从而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广西一批画家自觉地承接了这一文脉,把创作重心放在描绘以漓江山水为中心的广西南方的风景上,逐渐形成了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和鲜明艺术风格的画家群体。2004年,漓江画派促进会成立并团结了这批广西最优秀的艺术家队伍,在中国21世纪的画坛上欣起了一股强劲的打造画派的旋风,逐渐形成了以南方山水为创作主题的水墨画家群、以“南方的风景”亚热带地域为创作主题的油画家群、以北部湾风情为创作主题的水彩画家群。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老中青三代画家的集体努力下,漓江画派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写生、创作、展示活动,创作出一大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成绩斐然。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在北京观看漓江画派晋京展时,对漓江画派给予高度评价并指出,“漓江画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途径,希望广西继续培育和扶持漓江画派,使之成为广西文化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的响亮品牌,为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也多次表示,在中国诸多画派中,漓江画派已基本成形。

  正是得益于党政的大力支持和队伍的团结奋进,带着鲜明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的“漓江画派”开创了广西美术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并以一个新时代的崭新形象登上中国画坛,成为了广西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迈向现代的推动力。

  风正一帆悬

  ——内炼外拓打造发展“双引擎”

  如果说党政大力支持和画家积极参与是漓江画派发展的力量之源,那么“内炼外拓”就是漓江画派描绘神州胜景神来之笔的“双引擎”。修炼内涵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已经成为画派发展不可忽视的原动力,而拓展创作研究的外延更为画派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两者融合的巨大引擎作用,已经并正在为画派服务文化建设注入不竭动力,创造更高价值。

  修炼内涵是画派继续发展的永恒主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美术作品要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载体,就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艺术创作团队。漓江画派注重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和水平,努力打造学习型的新时期画派。画派站在人民的立场,坚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向,举行了诸如“新时代·新农村·新画派——八桂新农村写生采风千里行”、“新时代、新广西、新画派——漓江画派作品展”(北京中国美术馆)、“山与海——漓江画派走进防城港”(北京中国美术馆)、“画家眼里的大苗山——漓江画派作品展”(北京民族文化宫)、“美丽广西——漓江画派作品展”(香港)、“美丽广西、情系世遗——漓濠双江书画展”(澳门)、“永恒的记忆——漓江画派笔下的红色风景”等大型艺术活动。在展示八桂风采的同时,也反映了宏大的时代主题,弘扬爱国爱党爱人民和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作品具有深厚的内容,融艺术性与思想性于一体,成为影响人们思想、铸造民族灵魂的有效载体。

  理论研究为漓江画派发展保驾护航。漓江画派自打造之初就注重加强理论研讨,塑造画派形象,组织有份量的论文和理论文章,对“漓江画派”的渊源、成因及审美内涵、外延等重要学术问题进行研讨,为打造“漓江画派”提供正确的理论依据。近年来,漓江画派逐渐将研究领域扩大到广西近现代美术、地域美术、民族文化艺术研究,从战略高度认识了理论队伍的建设和培育的重要性。依托于办学历史悠久的广西艺术学院,漓江画派汇聚了一批素质优良、锐意进取、风格鲜明的著名艺术家和教授,在艺术创作、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硕的科研创作成果与教育成效。在广西画派画家们荣获多项文艺类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创作奖,承担漓江画派创新研究相关项目75项,出版了41本专著,在全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70余篇,出版画册不计其数。这些都为漓江画派发展和服务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内炼外拓”的建设思路使得漓江画派发展的每一步都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今后,漓江画派将继续加强学习和研究,立足自身特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团队,依托优秀的研创队伍,制定发展的新战略,将画派做大做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勇向涛头立

  ——塑造精品谱写宏伟华章

  画派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艺术历史中的重要文化事态,是重要的文化象征和推动力。打造漓江画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广西的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区,为实现自治区党委富民兴桂新跨越的战略目标作贡献。因此,凭借着“塑造精品”这一指导思想,画派创作出了大批有质量、有水平、能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的时代精神风貌的优秀作品,宣传广西改革开放的建设成果和得天独厚的秀美风光。

  注重人才培养是漓江画派事业长青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漓江画派自打造之初就十分注重团队梯度建设,发挥黄格胜、张复兴、张冬峰、郑军里、雷务武等领军人物的带动作用,辐射并培育出了一批基本素质良好、有较强创作能力的青年画家,逐渐成为画派的中坚力量。他们以广西艺术学院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注重利用中南、西南地区特有的地域特色、人文内涵和民族艺术资源,突出表现时代风貌,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开展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创作出一大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艺术人才,这些人才活跃在国家的文化艺术教育和创作领域,为繁荣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漓江画派人才培养工作。2011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批准在广西艺术学院设置“漓江画派创新研究”八桂学者岗位,这是广西有史以来资助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制度。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漓江画派将积极回应新时期国家实施重大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将自身发展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相结合,这不仅是画派自身发展的必然,也是顺应广西地域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内在需要。

  不断推出精品力作是漓江画派的重要工作。关注生活和写生化是漓江画派作品的重要特征。画派努力从人民群众中寻找创作源泉,多次组织画家开展写生活动,还在桂林市雁山园建立了漓江画派创作基地,先后组织大批画家到桂林市、钦州市、贺州市、柳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等地开展了以反映漓江风情、北部湾开放开发、广西新农村建设、红色革命老区等为主题的写生创作活动,并举办了系列采风写生画展,出版了系列画册。这些经常性的写生活动,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主题,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深受广西人民群众喜爱。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丰富了人民精神生活。”漓江画派将积极响应号召,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继续深入生活,开拓多种渠道与广大人民群众和新时代相结合,努力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脉搏和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努力感受人民群众的追求与愿望,让作品更充分地反映伟大的时代。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号角,新的征程即将开启。当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人民的热切愿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们坚信——漓江画派有能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2012年2月

  (作者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西区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广西区委主委、广西艺术学院院长、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