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履行职责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致公党上海市静安区委关于均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建议

  近年来,静安区一直以教育资源的配置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发展方面,不论在资金投入、人力支援或组织架构上都积极保证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然而,由于机构布局、师资配置、资金投向等方面存在一些差距,加上适龄人口增长压力较大等因素,全区教育资源的平衡度尚显不足,亟待加以优化组合,以确保教育公平。

  一、全区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

  数据表明,静安区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基础教育体系,区内各教育机构的分布较为合理,教育资源的配置在受教人口、机构设置、资金投入等方面均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机制。

  二、静安区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第一,以教育人口资源来说,静安区目前的教育人口资源已趋于饱和,尤其是学前教育,存在超编或满员的情况。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机构尚有扩容空间,但由于跨区择校等原因,学校的资源配置与受教人口的现状不相匹配。特别是外来人口不断上升,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以教育机构分布来说,存在布局不合理的现象。静安区教育机构在不同街道的分布不够平衡,导致部分学生跨街道就学,容易引发安全问题和时段交通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家庭负担。

  第三,从教育资源内部来说,师资力量配置不科学。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在部分学校,而其他部分学校师资相对薄弱。校与校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使师资成为择校的关键因素,导致教育资源的分布混乱,矛盾日益突出。

  三、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关建议

  一是,针对入学人数日益增加的现状,建议在现有的办学规模上,扩大各年级(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班级数或扩大各班的学生数(目前各校盛行小班化教育已多年,每班人数基本上均在20-30人,有扩班的可能),以解决入学难问题。

  二是,针对区域发展迅猛、大量外来人口及民工子女入学的新问题,建议区教育主管部门积极组织调研,形成切合区情实际的政策措施,以利于指导各校的工作。

  三是,对全区教育机构作一次全面排摸,深入分析全区受教人口在各教育机构的分布情况,一方面明确“底数”,做到资源配置“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对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区域进行全面调整,提高资源与需求的契合度。

  四是,充分调动师资力量,将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等拔尖人才配置在最需要的岗位(如教育水平相对薄弱的机构),带动全区师资水平的提升,逐步实现教学水平的校际平衡,间接抑制择校风。

  五是,教育经费要结合实际,合理使用。要把有限的教育经费向教学工作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向资源配置与受教群体失衡最严重的街道、学校倾斜。其中,既要采用现行的按各校在校学生人数拨款的方法,也应适时推出机动拨款的措施,切实解决失衡地区、学校的“无米之炊”或“少米之炊”。

  总之,为更好地落实“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教育资源配置政策,我们应当着力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把资源进一步向薄弱环节、薄弱学校倾斜,均衡教育机构分布,缓和外来人口教育压力,优化师资力量的分布和发展,真正使静安区成为教育大区、教育强区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