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履行职责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关于正视留守学生的责任承担问题的建议
   早在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学生、城乡流动学生状况研究报告》中表示,中国农村留守学生数量超过6000万,总体规模扩大;全国流动学生规模达3581万,数量大幅度增长。留守学生的增加,在舆论与社会的推力下,将监护留守学生的的主要责任推给了学校与老师,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压力。 

  留守学生悲剧频频发生的背后,既是父母的责任,也有社会的问题。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的未来。尽管近年来,为解决留守学生等问题,国家通过建立寄宿制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学生需求,一些地区也成立了不同类型的关爱留守学生组织,但面对数量庞大的留守学生群体,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管束和心理需求。 

  现将调查中发现的几个他责监护问题整理如下: 

  一、隔代监护 沟通有难 

  调查显示,46.74%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都外出,在这些孩子中,与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占32.67%。而所有隔代照顾留守学生的祖父母,平均年龄为59.2岁,文化程度较低,沟通与教育方式存在诸多困难。 

  二、老师托管 责任有加 

  2013年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重点提高班主任照料留守学生的能力,班主任和心理教师要密切关注留守学生思想动向,主动回应留守学生心理诉求,不断加强师生情感沟通交流,努力弥补留守学生家庭温暖的缺失等措施。这样,老师除了承担教育之义务,还承担着长期的替代家长责任,这无形当中给了老师更多的更大的压力与责任。 

  三、亲朋监管 亲情有偏 

  部份家庭将子女寄养地亲朋家,调查发现,多数亲朋家庭对被寄养的孩子管教不严,食宿随便,他们多数只承担生命监管责任,无法替代父母之情。 

  四、出现问题 责指学校 

  现在社会与媒体及倡导关爱留守学生的团体与个人,在学生出现问题后,就将责任推给学校。笔者调查发现,78%的学校为了尽量减少压力,对留守学生的家庭签订免责责任状,这也是无奈之举。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学生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为此,建议: 

  这么多年来,政府在政策和措施上大量向农村倾斜,并在留守学生关爱工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吴霓表示,改善留守学生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加强农村建设。在关注城镇化和城市发展过程当中,不能忽略农村建设和发展。目前,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从而造成许多农村成为空巢,农村生态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也停滞甚至恶化。所以,政府应着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建设,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发展,甚至乡村优于城市发展。只有农村获得发展机遇,劳动力能就近就地务工,并安心在家乡生活,这才是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学生的最主要方法。 

  “目前,中央正强调简政放权,就是要发挥市场的职能,通过社会组织来营造全社会和谐发展的环境,政府不是万能的,将来的发展趋势要变成小政府、大社会,通过政府引导,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协调上的作用,也是加强留守学生社会监管的一个较好的途径。 

  一、家庭方面 

  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学生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学生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学生沟通提供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三、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鼓励、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外出农民工带着子女举家进城,使更多农村学生能够在父母身边成长,减少农村留守学生总量等。 

  媒体正确引导,保护弱势应在法治、公平、合理的前提下,倡导传统与家庭的责任,不要一味地将个人、家庭问题扩大、转嫁成社会问题。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