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履行职责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打造绿色生态港口助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烟台莱山支部党员、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姜德娟反映: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世界格局发生复杂变化的当前,主动创造合作、和平、和谐的对外合作环境的有力手段,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外部环境,核心内涵包括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其作为重要推力和载体,将从规模和内涵上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东盟等国家之间的贸易政治关系。

  沿海港口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物流枢纽,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服务功能的强弱、综合服务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区域和国家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政治、经济背景下,我国沿海港口取得了飞速发展,已初步形成包括环渤海地区港口群、长三角地区港口群、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珠三角地区港口群、西南沿海地区的五大港口群。其中,吞吐量达到亿吨的大港有30多个,集装箱吞吐量超过百万标准箱的也有20多个。

  目前,五大港口群已初步呈现规模化、集约化与现代化。但港口之间业务竞争日益激烈,导致港口资源浪费、港口重复建设或闲置、港口经营利润下滑等问题。另外,港口建设、运营引起的船舶污染、噪音污染、溢油污染等问题,也给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如港口周围海域水动力环境显著改变、水质恶化、海洋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等。

  为此,建议各地要打造绿色生态港口,加强港口联动发展,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一、加快港口群联动发展

  港口联动发展的目的在于通过市场与资源共享、港口服务差异化,整合优势,共同参与竞争,形成区域港口的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实现港口持续协调发展和共进多赢。

  从港口联动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要对区域以至全国的沿海港口进行统一部署和规划,依据港口的服务腹地、服务对象、服务通道、以及港口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形成各区域港口群的发展定位与规划,重点明确不同港口的功能定位、责任分工,优化港口布局与资源,避免资源重复浪费和恶性竞争。例如,2008年,国务院对同处环渤海区域的两个重要港口——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和天津港的港口分工予以明确:曹妃甸港为中国能源、矿石等大宗原燃料的集疏港,天津港为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国内北方航运中心。

  从拓展港口服务腹地的角度出发,要统筹各沿海港口与对应内陆港、内河支线港的合作与布局,以避免无序竞争或重复建设。要加强同一区域内部、不同区域以及与相关国家港口之间的合作,促成港口国际国内战略联盟,提升港口国际竞争力,推进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经济协作与发展,带动“一带一路”加快建设。

  二、严格评估港口转型升级及新建港口等项目

  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沿海各省市都在抢抓机遇,加快港口的转型升级,推动港口建设,拓展口岸功能,甚至规划建设新的大型港口。要加强对改造升级项目和新建港口项目的统筹考虑和综合评价,包括港口竞争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影响等。坚决制止重复建设、无竞争力、或发展潜力较低的项目,不予批准严重破坏近岸生态环境的新建项目。例如,渤海近年来围填海速度过快,已对近岸海域甚至整个渤海海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海域面积也在迅速减少,已不再适宜继续围填海和增建港口,需加强海岸线和滩涂的保护与生态修复。对于在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开展的港口建设项目,也需优化选址,最大程度降低其对海岸带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打造绿色生态港口,促进港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港口过于注重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而对于港口造成的环境影响重视不够,由此产生了港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我国在加快“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港口将得到迅猛发展和扩张,势必会加剧二者之间的矛盾。欧美在面临同样问题时提出了绿色生态港口的发展新思路,就是既能满足环境要求又能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港口。建议我国积极学习借鉴国外港口发展的先进经验,包括生产可再生能源促进港口能源的合理利用、重视新规划港口的工业生产过程以及港口基础设施的布局、降低港区内污染物的排放、创新与开发新技术和新设备、优化港口装卸流程、实行集约化经营等方面。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港口环保的严格监管和审查,适时采取有效激励机制鼓励船舶、港口企业积极投入绿色港口建设,促进港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