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公党德州市委党员、德州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祝洪伟反映:
基层农业技术人员长期工作在一线,对现代农业发展、先进技术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服务三农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在职称待遇上却存在聘用不公平、工资少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在晋职不仅要有学术论文、科研项目,还要求考外语、计算机、业务知识,对于工作在基层的技术人员来说,日常工作主要是农业技术指导及科研项目研究,这与评审条件中量化标准不相适应,限制了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依靠申报科研项目晋升职称;二是有些技术人员晋升中级职称已十多年,却由于单位存在超人超编现象,职称的聘用得不到落实,依然只能拿到初级工资,甚至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了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但并未能聘任到相应的岗位、享受到应有的职称待遇。
目前,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是广大专业技术人才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至关重要。为此,建议
一、优化岗位聘任制度 适当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副高级、中级岗位设置的比例,对工作年限较长,取得正高级职称的农业技术人员,乡镇及以下事业单位取得副高级职称的农业技术人员,应实行不受单位岗位职称数限制的聘任政策,优先进行聘用。
二、健全管理考评制度 通过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加快农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职责任务分明、运作方式高效、绩效评价合理的农技推广人才的管理制度,激发农技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加强对农技人员工作绩效考核,提高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农业技术人员考评制度,将其日常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为农民服务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评、聘职称的考核内容。
三、改革职称评定机制 当前在职称评定、聘用方面人为因素较多,缺乏科学的职称评定程序和制约机制,“职称”只看学历、资历不看能力实力,只关注论文数量,期刊等级,不关注作者观点,见解价值,更不追究论文和成果的含量与真实性。建议应根据技术人员的工作年限、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理论修养等各方面情况来评价职称的晋级与聘用,对于几十年工作在农业一线,尽心尽力、无私奉献,工作成绩突出的农业技术人员应优先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