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公党威海市直支部副主委、威海市农业机械管理局推广培训科科长赵建波反映:
农机节能减排是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我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制造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农机制造业由原来的百十家发展到目前的上千家,并涌现出诸如潍柴控股等龙头企业。农机产业的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特别是随着大型先进综合配套机具的推广应用,有效减少了机器的进地次数,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效率;农机产品更注重环保设计,最大限度地减低能耗,减少排放。
虽然我省农机业发展已步入快车道,但是距离实现农机环保化发展还有一定距离,存在以下问题。
一、环保理念不强,农机结构不合理。农民使用环保农机的意识普遍不强,对选用高性能、低能耗、综合配套农机具可以减少作业环节、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认识不足,更多关注的是农机具的作业价格、机具购买价格以及操作是否方便等因素。全省农机保有量较大,但是先进的综合配套和环保节能机具比例较少,大多是高能耗的手扶拖拉机以及一些作业性能比较单一的农机具。
二、农机具环保设计水平普遍不高。我省农业机械大多采用的是传统设计方法,能耗大、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是一种高投入的粗放型生产模式,能够生产出科技含量高、综合性能强、高效益、低能耗农机具的大型龙头企业不多。尤其是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机需求量不断加大,有的非农机生产厂家实行农机转产,有的农机生产厂家不顾自身生产能力盲目扩大生产,还出现了一些新建农机生产小厂,导致农机具生产质量普遍下滑,产品作业能耗加大,作业质量降低。而且目前对农机生产企业节能减排要求也比较低,我省农机生产企业农用发动机执行的是国2排放标准,废气排放量比较大。
三、发展环保农机的政策有待加强。自2005年以来,我省对农民购买的农机具虽然实施购置补贴,但对环保设计的农机具没有明确的政策倾斜,对农机生产企业尚没有建立有效的节能减排激励机制。
我国农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环保节能农机,发展环保农机也是我省农机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当务之急。因此,建议如下:
一、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节能减排。建立有效的节能减排激励机制,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生产高效节能农业机械,探索设立环保机具研发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研发、生产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节能型农业生产企业的投入力度。鼓励农机科研院所、推广机构、企业合作进行联合攻关,加快农机节能减排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扩大应用范围和规模。加大对购买环保型农机具的补贴倾斜力度,实行地方财政资金的累加补贴和环保机具生产作业环节的补贴,提高农民群众购买、使用环保型农机具的积极性。加大报废更新政策扶持力度,逐步淘汰能耗高、技术含量低的老旧农业机械,优化现有农机结构。
二、推广先进技术,促进节能减排。环保部36号文件规定,包括农业机械在内的非道路移动柴油机,自2016年4月1日起必须达到国3标准,这就要求农机生产企业必须使用先进环保技术实现柴油机性能的低能耗和低排放,同时轮胎技术、传动技术也要进行环保设计,实行节能减排。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农机化新技术,积极引导农民购买、使用高效、低耗农业机械,改进传统作业方式,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复式整地、精准施肥等先进农机技术,推广复式联合作业,减少农机作业环节和次数,降低单位农产品生产能源消耗水平和作业面积能耗。提高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鼓励规模化生产,提高机具使用效率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加大宣传监管,推广节能减排。农机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媒体、科技大集、宣传栏以及农机作业现场会、演示会等形式加大对环保农机的宣传力度,营造发展环保农机、实行节能减排的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进一步筛选出适宜于当地推广的环保型农机新机具,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减少农民群众选用环保机具的盲目性。同时,要加大对农机产品的质量跟踪,特别对生产企业的柴油机进行注册登记,对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柴油机,强制要求更换设备,或者通过增加相应装置,减少废气排放,并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定时公布不达标企业产品,杜绝不符合环保标准的高排放农机产品流入市场。开展农机运用减排技术的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群众使用、维护和保养农机的技术水平,发挥农机最完美性能,以降低由于操作、维护、保养不当造成的高损耗、高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