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履行职责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加强地方戏曲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致公党济宁市委党员、济宁市豫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岳爱今建议:

  地方戏曲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是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载体,是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传承的主体是本剧种的各类人才,主要包括编剧、导演、演员、作曲四类人才。目前,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地方戏曲人才队伍普遍存在总量偏小、后继乏人的状况,这已严重影响到地方戏曲的传承。

  人才是振兴戏剧艺术的关键。如何在转型调整中保护与振兴地方戏曲,是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一大课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健全选拔机制,完善保障体制。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对现有戏曲人才的培训。对高层次戏曲表演人才,特别是本剧种代表性传承人物,以及有一定影响的旗帜性代表人物,适当调整他们的退休年龄,让他们在舞台演出、学术研究、传承推广、艺术教育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剧种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创造培养条件,提供学习机遇。要进一步完善地方戏曲人才培养机制。特别是对那些有潜力,有天赋的演员,更要大力培养与推荐,让他们有更多对外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有更多得到名师指点的机会,有更好的宣传和享受较好的待遇。文化主管单位要鼓励“师带徒”优良传统,为“师带徒”制度制定优惠措施,并大力宣传,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让新人都有名师的“传帮带”。

  三、开展专题培训,突出培训重点。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各种途径,设计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培养一批青年戏剧人才。加强与各地省级戏曲院团和高校之间的联系,组织优秀青年演职人员参加各类戏曲专业培训班;鼓励青年演员踊跃参加省级、国家级戏曲大赛,促进院团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要敢于打破常规放手使用,特别是要给中青年戏剧演员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早日担纲主演,得到锻炼,从而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要培养和产生一批德艺双馨的新人和“名角”,形成名牌效应,以名人名剧带动发展。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