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龙盛农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省饲料协会副会长龙君江反映:
近年来,经过不断实践,我国生态农业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生态安全问题严重,农业种植和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不能被有效利用的化肥、农药和大量的畜禽粪便,经地表径流,进入自然界,直接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及河流,造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
二是粮食安全受到影响,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污染物排放,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中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土地板结等土壤污染问题,导致农产品大量减产或绝收,对长期食用受污染农产品的人群产生严重危害。
三是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还相对较弱,环境工程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和推广力度。
四是目前农业生产方式仍然以小规模分散式的粗放经营为主,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五是农民增收相对困难,农产品产量虽然较以往有所提高,但投入成本也在提高,总体收益却增加不多,农业经营主体落后,龙头企业与农民联结机制不完善,导致农民增收不可持续。
为此,建议:
一、加快土地流转,实施种养结合,发展循环经济
要加大土地流转,根据种植面积,规划养殖规模,形成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现代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从源头上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同时,加快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装备和科学的管理水平,利用生物制品替代抗生素,替代农药,避免粮食和秸秆的药物残留超标。将桔秆、粪便、生物菌,按一定比例混合发酵后做成生物有机肥,就地还田、循环利用,这种模式既克服了传统沼气发电模式成本高、效益差问题,又克服了造成二次污染及食品安全等问题。
二、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
加快培植区域重点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参与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范围,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现代化、规模化的重点龙头企业为依托,构建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民间资本(入股)、担保公司、金融机构、龙头企业六位一体,从农场到餐桌,一二三产业叠加互动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依靠三大科技支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生物种业。建议政府部门积极引导相关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进行资源重组和资本运营,实现生物种业强强联合,促进生物种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二是生物饲料产业化。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对生物饲料的研究与开发,为发展生态无抗食品打下基础。三是现代农业装备。加快研究开发节能、节地、环保的成套自动化种植、养殖装备,提供一流的工艺和先进的装备,确保农产品质量。
四、建立健全农产品进入超市的准入制度,尽快完善超市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建立健全农产品进入超市准入标准和检验、检测制度,尽快完善各地超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使超市自身具备农产品质量检验能力。加大监管力度,,让劣质农产品逐渐失去市场,倒逼农产品安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五、调整财政补贴方式,引导推动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发展
按照“扶强、扶优、扶新”的原则,将农业财政补贴主要应用到土地流转后的规模农场上来,应用到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的生态农业上来,应用到“转调创”、“种养加”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上来。对没有骨干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产品供给没有保障的产业,不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产业,均不支持和发展。同时,各地要根据实际,突出重点产业,依托龙头企业优势资源,配置产业基地,通过政府调整财政补贴方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生态农业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