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甸的狂欢节——泼水节
泼水节在缅历一月即公历4月中旬举行。今年为4月12——16日,17日是新年,恰逢两头都是周末,故公休假一共9天。据说很少遇到这样的长假。4——5月份是缅甸久旱无雨的高温季节,气温在摄氏38度左右。
按照缅甸民俗,人们把新年之水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不仅可驱暑祛热,除去灰尘和污秽,消除烦恼和忧愁,洗掉一年的辛劳。用吉祥之水泼洒身上,象征着欢乐与幸福将伴随着人们度过新的一年。因此,被别人泼得越多就越高兴。还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健康长寿之意。
现代的仰光人过泼水节与过去的温文尔雅大相径庭。节日到来之前的几天里,政府各部门、各商家、企业等在全市各大街大规模地搭建彩棚、露天剧场、泼水站。素丽塔旁边的市政厅搭建的露天剧场可以称得上规模上档次。12号这天为小孩泼水;其他天则是真正意义的泼水,其实都一样的“疯狂”。无论城乡到处都洋溢着极其热烈的节日气氛。高音喇叭播放着各个时代欢乐的泼水节歌曲和流行音乐;大街小巷都披上节日的盛装。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或穿着现代时装如吊带裙、牛仔裤;小伙子打扮入时,头上系着花色各异的头巾,或带着各式样的滑稽帽。乘着敞蓬汽车,车厢上载着盛满水、大小不等的各种水桶,有的还泡着冰块,配上各种水枪;载歌载舞。每当汽车驶过泼水站或彩棚时,司机把车速降到最低,或干脆停下来,顷刻间无数条水柱对准车上的人们齐射去,犹如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在闹市区,泼水站一个接一个,只见空中水雾弥漫,看不清人样;地上水流成河。各泼水站将带有喷头的水管直接接在自来水的总闸上,或配有发电机,无论喷头口径大小,压力很大,喷得人们直喊“疼”,躲避不及。只见乘车人、行人,有蒙着眼睛的、有捂着耳朵的、但也有“无所畏惧”的手舞足蹈。有的用类似喷雾器的喷头,专喷人们的腋下和腰部两侧,射得人们直痒痒而扭动身躯体,仿佛在跳摇摆舞,乐得大家捧腹大笑。
12号这天,我们被邀请到一家化妆品公司参加泼水节开幕式。彩棚上的高音喇叭播放着节奏感很强的流行歌曲,十几个着装整齐的年轻公司职员跳着现代舞。在二台上摆放着近百支水管,我们一手拿一支直喷街上行人,汽车上的人也不示弱,拼命泼向我们。几个欧美人扛着用塑料膜包裹的摄像机“勇敢”地跑来跑去捕捉镜头,有的“老外”干脆手舞足蹈加入到泼水的行列。此时此刻整个城市近乎疯狂了。
泼水节是忌嗔
怒、忌斗殴的。因此,无论被泼或泼人,大家都很高兴。一个个都变成了“落汤鸡”。在没有彩棚泼水站的地方,各家各户在马路旁自设泼水点,摆满各种盛水容器,邻居间互相泼洒,尽情嬉戏。当汽车或行人通过时,则“枪口一致对外”,盆、桶、水枪一齐向车内泼去。
据说有规定,到了下午6点钟不准泼水。人们逐个回家洗澡更衣吃晚饭。灯火齐明时,疯狂一天的市民坐在素丽塔露天剧场欣赏文艺节目。
到了16号这天即新年前一天,也就是泼水节的最后一天,泼水的人们达到了极度的“疯狂”程度,打破了上午9点前和下午6点后不准泼水的规定。年轻人大清早就开着敞篷车载着冰水在有节奏的“嘿!嘿!”喊叫声中上路。汽车在大街小巷穿梭,一路欢歌,整个城市变成了水的世界。在泼水站较密集的大街上,成百上千辆泼水车排成长龙,十分壮观,台上、车上、街上互相泼水,分不清谁泼谁。车上的水用完后向站上要水,而后又互相泼,既是朋友又是对手。泼水车徐徐通过,像接受“检阅”似的在每个泼水站前都要停下来泼水。空中的水雾在骄阳的照射下,现出一道道“彩虹”;在水雾中无法分得清是对手还是朋友,实际上也无须分清。有的又想凑热闹又怕被人泼的人们,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玻璃窗紧闭的车里,一路观看,汽车也被“洗”干净。但有的小伙子不放过,用力开窗,有时也会“得逞”。只见水柱在空中飞舞,人头攒动、手舞足蹈;耳畔充满了“嘿!嘿!”的喊声,加上高音喇叭传出的强烈节奏,形成了狂欢的海洋。
传统的泼水方式比较文明礼貌,用银水瓢盛水,滴入几滴香水,用番樱桃树叶蘸水,轻轻地洒在亲朋好友的项背部,以表示祝福。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泼水的方式也随之改变,发展到现在用的是:水管、水枪、甚至消防龙头,虽然大多使用清洁水,但也有用沟水、污水、染过色的水;有的人酗酒闹事等,给节日气氛加上不和谐的音符。
泼水期间,也有恬静处,人们做大量的善事以积功德,有的到贫困农村与寺庙里布施、有的到寺庙里作暂短的修行吃斋守戒、听讲经文、给佛塔、佛像浴身。成员一般有:家庭妇女、经商者、还有大学生等。辛苦一年的人们借此稍事休息,倒也清静。
按照缅甸民俗,人们把新年之水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不仅可驱暑祛热,除去灰尘和污秽,消除烦恼和忧愁,洗掉一年的辛劳。用吉祥之水泼洒身上,象征着欢乐与幸福将伴随着人们度过新的一年。因此,被别人泼得越多就越高兴。还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健康长寿之意。
现代的仰光人过泼水节与过去的温文尔雅大相径庭。节日到来之前的几天里,政府各部门、各商家、企业等在全市各大街大规模地搭建彩棚、露天剧场、泼水站。素丽塔旁边的市政厅搭建的露天剧场可以称得上规模上档次。12号这天为小孩泼水;其他天则是真正意义的泼水,其实都一样的“疯狂”。无论城乡到处都洋溢着极其热烈的节日气氛。高音喇叭播放着各个时代欢乐的泼水节歌曲和流行音乐;大街小巷都披上节日的盛装。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或穿着现代时装如吊带裙、牛仔裤;小伙子打扮入时,头上系着花色各异的头巾,或带着各式样的滑稽帽。乘着敞蓬汽车,车厢上载着盛满水、大小不等的各种水桶,有的还泡着冰块,配上各种水枪;载歌载舞。每当汽车驶过泼水站或彩棚时,司机把车速降到最低,或干脆停下来,顷刻间无数条水柱对准车上的人们齐射去,犹如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在闹市区,泼水站一个接一个,只见空中水雾弥漫,看不清人样;地上水流成河。各泼水站将带有喷头的水管直接接在自来水的总闸上,或配有发电机,无论喷头口径大小,压力很大,喷得人们直喊“疼”,躲避不及。只见乘车人、行人,有蒙着眼睛的、有捂着耳朵的、但也有“无所畏惧”的手舞足蹈。有的用类似喷雾器的喷头,专喷人们的腋下和腰部两侧,射得人们直痒痒而扭动身躯体,仿佛在跳摇摆舞,乐得大家捧腹大笑。
12号这天,我们被邀请到一家化妆品公司参加泼水节开幕式。彩棚上的高音喇叭播放着节奏感很强的流行歌曲,十几个着装整齐的年轻公司职员跳着现代舞。在二台上摆放着近百支水管,我们一手拿一支直喷街上行人,汽车上的人也不示弱,拼命泼向我们。几个欧美人扛着用塑料膜包裹的摄像机“勇敢”地跑来跑去捕捉镜头,有的“老外”干脆手舞足蹈加入到泼水的行列。此时此刻整个城市近乎疯狂了。
泼水节是忌嗔
怒、忌斗殴的。因此,无论被泼或泼人,大家都很高兴。一个个都变成了“落汤鸡”。在没有彩棚泼水站的地方,各家各户在马路旁自设泼水点,摆满各种盛水容器,邻居间互相泼洒,尽情嬉戏。当汽车或行人通过时,则“枪口一致对外”,盆、桶、水枪一齐向车内泼去。
据说有规定,到了下午6点钟不准泼水。人们逐个回家洗澡更衣吃晚饭。灯火齐明时,疯狂一天的市民坐在素丽塔露天剧场欣赏文艺节目。
到了16号这天即新年前一天,也就是泼水节的最后一天,泼水的人们达到了极度的“疯狂”程度,打破了上午9点前和下午6点后不准泼水的规定。年轻人大清早就开着敞篷车载着冰水在有节奏的“嘿!嘿!”喊叫声中上路。汽车在大街小巷穿梭,一路欢歌,整个城市变成了水的世界。在泼水站较密集的大街上,成百上千辆泼水车排成长龙,十分壮观,台上、车上、街上互相泼水,分不清谁泼谁。车上的水用完后向站上要水,而后又互相泼,既是朋友又是对手。泼水车徐徐通过,像接受“检阅”似的在每个泼水站前都要停下来泼水。空中的水雾在骄阳的照射下,现出一道道“彩虹”;在水雾中无法分得清是对手还是朋友,实际上也无须分清。有的又想凑热闹又怕被人泼的人们,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玻璃窗紧闭的车里,一路观看,汽车也被“洗”干净。但有的小伙子不放过,用力开窗,有时也会“得逞”。只见水柱在空中飞舞,人头攒动、手舞足蹈;耳畔充满了“嘿!嘿!”的喊声,加上高音喇叭传出的强烈节奏,形成了狂欢的海洋。
传统的泼水方式比较文明礼貌,用银水瓢盛水,滴入几滴香水,用番樱桃树叶蘸水,轻轻地洒在亲朋好友的项背部,以表示祝福。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泼水的方式也随之改变,发展到现在用的是:水管、水枪、甚至消防龙头,虽然大多使用清洁水,但也有用沟水、污水、染过色的水;有的人酗酒闹事等,给节日气氛加上不和谐的音符。
泼水期间,也有恬静处,人们做大量的善事以积功德,有的到贫困农村与寺庙里布施、有的到寺庙里作暂短的修行吃斋守戒、听讲经文、给佛塔、佛像浴身。成员一般有:家庭妇女、经商者、还有大学生等。辛苦一年的人们借此稍事休息,倒也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