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唱着远去历史的歌——以色列散记

  最近我和女儿相伴远赴以色列旅游,所见所闻虽然是走马观花,但印象深刻,令我难忘。

  以色列是个神秘的地方,宗教的色彩、历史的古迹、独特的情调令人神往。它位于地中海东岸,虽然属于亚洲,但是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会合点,境内大部分是灰土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历史故事,使这个国家格外引人入胜。的确,它是一个讲不完故事的地方,也是一首唱着远去历史动听的歌的地方!走进以色列就像走进故事的讲坛,走进以色列犹如走进历史。所以,我和女儿一住进耶路撒冷门旅馆,放下行李就直奔耶路撒冷市中心。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到现在大约有5千年的历史。耶路撒冷是希伯来人对它的称呼,耶路是“城”,撒冷是“和平”即“和平之城”。阿拉伯人称它为“古德斯”,即“圣城”。全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新城区在西面,19世纪后建立的是现代化的建筑,高楼大夏,霓虹灯、商业街,繁华的街道的景象。而让我难忘的是旧城区,它是由一道40公尺高的城墙围着,古城里有无数迷宫般的街巷从远古的历史中直延伸到现在我们的脚下,每一块的路石都写着岁月的足迹,大多数的路面由于游客的踩踏,被磨的光光的而且滑滑,每个曲折转弯的地方或者一扇门也都有精彩的故事。在被风化的围墙上依稀可见刻着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可爱的花草,胡同里有时飘来烧香的浓浓香味,有时飘来各种面包、大饼的香味……  

  犹太人的经典《塔木德》的一句名言,即“世界上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虽然言过其实,过分夸张,但我想,也许那时,在那久远的年代可能就是这样吧!

  耶路撒冷东南角有一座闻名世界的神庙山,它南北长490米,东西宽280米,正中有一座富丽堂皇的萨赫莱清真寺。寺前的地上有一块巨石,长大约17,7米,宽约13,5米,高出地面约1,2米。这块巨石有着灿烂的神话历史故事,据说,公元619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由天使陪同乘天马从麦加飞到耶路撒冷,踩中这块巨石登上了七重天的,至今还留下他的脚印,所以,这块巨石被穆斯林视为圣石。

  可是犹太人说,他们的始祖亚伯拉罕把自己的儿子以撒捆绑起来放在这块巨石上,献给耶和华的,因此犹太人也把这块巨石看着圣石。

  神庙山的西南角有一座非常有名的阿克萨清真寺,相传是穆罕默德从麦加来到这里降落的地方。萨赫莱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都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圣地,各地穆斯林纷纷前来朝觐。

  在旅游中,我们遇到了一个会讲汉语的旅行团,他们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30多人,导游很热心,欢迎我们参加他们的团,听他讲解。他说,基督教形成于公元一世纪中叶,信仰耶稣。他指了指说,那是马赫德山洞,耶稣就降生在那个山洞里,现在建起马赫德教堂。我们还在教堂前合影留念。

  他告诉我们,公元33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母亲到了耶路撒冷,了解了耶稣遇难和他的墓地就在这里,于是建造了“圣墓教堂”,又称为“复活教堂”。这里就成了基督教的圣地。很多基督教徒都到这里,他们十分虔诚地去亲吻耶稣去世时停放遗体的石板。那石板被磨得亮光光的。

  几经岁月的变迁,饱受战乱的苦难,兴衰不断地交替,直到1541年,苏莱曼一世重建了耶路撒冷,保持到今天。现在耶路撒冷有8座城门,24座平台,雅法门大道是新旧城区之间的主要通道。

  神庙山的西侧有一面用石头垒砌成的高大的墙壁,这就是“哭墙”。犹太人视为神圣的古迹,他们在这里举行宗教仪式,追忆往事,叙述心里的哀伤,有的人面对墙壁,有的人趴在墙上,他们常常嚎啕大哭,哭得那么伤心悲痛,眼泪鼻涕一起往下流,那痛苦的深情令人倍感难过,在这种氛围里,你的心也会跟着深沉,脚步跟着沉重……

  去哭墙时,女士走右边,男士走左边,中间用围栏隔开。“哭墙”前有一些桌椅,有人坐在那里念经。当他们要离开时,先后退几步才转身走开。

  “哭墙”的由来,据记载,公元10世纪犹太人在耶路撒冷修建一座犹太教圣殿,无比辉煌。后来,巴比伦人攻占耶路撒冷,一把火将圣殿烧毁。这时犹太人大部分都散布在欧洲各国,无力将圣殿重新修建起来,就在废墟上用石头垒起一道长46米的城墙,犹太人经常聚在这里哭泣,他们也就把这个墙称为“哭墙”。

  耶路撒冷有“安息日”,所有商店都关门,公交车和各种车辆都停使,街道上冷冷清清,静得只听到风吹的声音,偶然见到一家子人,全穿着黑色服装悠闲自得去他们约定的地方,他们聚在一起诵经,他们专注地认真的神态,让人肃然起敬。

  到以色列一定要到死海。它位于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的交界处,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深的盐水湖,湖水的盐度达300克/升,为一般海水的8,6倍,盐分达30%,它比大海洋的海水盐10倍。

  死海水里没有水草浮动,没有鱼虾之类的东西,所以称之为死海。死海水的浮力很大,连我不会游泳的人也能浮起来,我看着女儿躺在水面上,任其浮动,悠然自得的快乐样子,我心里美哟是那么地甜甜。而后,我和大家一样,都在脸上、身上塗上墨绿色的海泥,让太阳晒干,最后洗掉,这时,全身都很滋润光滑。

  我走过了近70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个国家不管社会制度怎样,人民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梦,那就是国家强大,经济发展,人民幸福;每到一处,不管是哪个民族,哪种肤色的人,都唱着自己独特的颂歌,怀着自己美妙的梦,不断地开拓前进!

  最近我和女儿相伴远赴以色列旅游,所见所闻虽然是走马观花,但印象深刻,令我难忘。

  以色列是个神秘的地方,宗教的色彩、历史的古迹、独特的情调令人神往。它位于地中海东岸,虽然属于亚洲,但是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会合点,境内大部分是灰土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历史故事,使这个国家格外引人入胜。的确,它是一个讲不完故事的地方,也是一首唱着远去历史动听的歌的地方!走进以色列就像走进故事的讲坛,走进以色列犹如走进历史。所以,我和女儿一住进耶路撒冷门旅馆,放下行李就直奔耶路撒冷市中心。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到现在大约有5千年的历史。耶路撒冷是希伯来人对它的称呼,耶路是“城”,撒冷是“和平”即“和平之城”。阿拉伯人称它为“古德斯”,即“圣城”。全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新城区在西面,19世纪后建立的是现代化的建筑,高楼大夏,霓虹灯、商业街,繁华的街道的景象。而让我难忘的是旧城区,它是由一道40公尺高的城墙围着,古城里有无数迷宫般的街巷从远古的历史中直延伸到现在我们的脚下,每一块的路石都写着岁月的足迹,大多数的路面由于游客的踩踏,被磨的光光的而且滑滑,每个曲折转弯的地方或者一扇门也都有精彩的故事。在被风化的围墙上依稀可见刻着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可爱的花草,胡同里有时飘来烧香的浓浓香味,有时飘来各种面包、大饼的香味……  

  犹太人的经典《塔木德》的一句名言,即“世界上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虽然言过其实,过分夸张,但我想,也许那时,在那久远的年代可能就是这样吧!

  耶路撒冷东南角有一座闻名世界的神庙山,它南北长490米,东西宽280米,正中有一座富丽堂皇的萨赫莱清真寺。寺前的地上有一块巨石,长大约17,7米,宽约13,5米,高出地面约1,2米。这块巨石有着灿烂的神话历史故事,据说,公元619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由天使陪同乘天马从麦加飞到耶路撒冷,踩中这块巨石登上了七重天的,至今还留下他的脚印,所以,这块巨石被穆斯林视为圣石。

  可是犹太人说,他们的始祖亚伯拉罕把自己的儿子以撒捆绑起来放在这块巨石上,献给耶和华的,因此犹太人也把这块巨石看着圣石。

  神庙山的西南角有一座非常有名的阿克萨清真寺,相传是穆罕默德从麦加来到这里降落的地方。萨赫莱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都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圣地,各地穆斯林纷纷前来朝觐。

  在旅游中,我们遇到了一个会讲汉语的旅行团,他们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30多人,导游很热心,欢迎我们参加他们的团,听他讲解。他说,基督教形成于公元一世纪中叶,信仰耶稣。他指了指说,那是马赫德山洞,耶稣就降生在那个山洞里,现在建起马赫德教堂。我们还在教堂前合影留念。

  他告诉我们,公元33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母亲到了耶路撒冷,了解了耶稣遇难和他的墓地就在这里,于是建造了“圣墓教堂”,又称为“复活教堂”。这里就成了基督教的圣地。很多基督教徒都到这里,他们十分虔诚地去亲吻耶稣去世时停放遗体的石板。那石板被磨得亮光光的。

  几经岁月的变迁,饱受战乱的苦难,兴衰不断地交替,直到1541年,苏莱曼一世重建了耶路撒冷,保持到今天。现在耶路撒冷有8座城门,24座平台,雅法门大道是新旧城区之间的主要通道。

  神庙山的西侧有一面用石头垒砌成的高大的墙壁,这就是“哭墙”。犹太人视为神圣的古迹,他们在这里举行宗教仪式,追忆往事,叙述心里的哀伤,有的人面对墙壁,有的人趴在墙上,他们常常嚎啕大哭,哭得那么伤心悲痛,眼泪鼻涕一起往下流,那痛苦的深情令人倍感难过,在这种氛围里,你的心也会跟着深沉,脚步跟着沉重……

  去哭墙时,女士走右边,男士走左边,中间用围栏隔开。“哭墙”前有一些桌椅,有人坐在那里念经。当他们要离开时,先后退几步才转身走开。

  “哭墙”的由来,据记载,公元10世纪犹太人在耶路撒冷修建一座犹太教圣殿,无比辉煌。后来,巴比伦人攻占耶路撒冷,一把火将圣殿烧毁。这时犹太人大部分都散布在欧洲各国,无力将圣殿重新修建起来,就在废墟上用石头垒起一道长46米的城墙,犹太人经常聚在这里哭泣,他们也就把这个墙称为“哭墙”。

  耶路撒冷有“安息日”,所有商店都关门,公交车和各种车辆都停使,街道上冷冷清清,静得只听到风吹的声音,偶然见到一家子人,全穿着黑色服装悠闲自得去他们约定的地方,他们聚在一起诵经,他们专注地认真的神态,让人肃然起敬。

  到以色列一定要到死海。它位于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的交界处,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深的盐水湖,湖水的盐度达300克/升,为一般海水的8,6倍,盐分达30%,它比大海洋的海水盐10倍。

  死海水里没有水草浮动,没有鱼虾之类的东西,所以称之为死海。死海水的浮力很大,连我不会游泳的人也能浮起来,我看着女儿躺在水面上,任其浮动,悠然自得的快乐样子,我心里美哟是那么地甜甜。而后,我和大家一样,都在脸上、身上塗上墨绿色的海泥,让太阳晒干,最后洗掉,这时,全身都很滋润光滑。

  我走过了近70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个国家不管社会制度怎样,人民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梦,那就是国家强大,经济发展,人民幸福;每到一处,不管是哪个民族,哪种肤色的人,都唱着自己独特的颂歌,怀着自己美妙的梦,不断地开拓前进!

  最近我和女儿相伴远赴以色列旅游,所见所闻虽然是走马观花,但印象深刻,令我难忘。

  以色列是个神秘的地方,宗教的色彩、历史的古迹、独特的情调令人神往。它位于地中海东岸,虽然属于亚洲,但是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会合点,境内大部分是灰土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历史故事,使这个国家格外引人入胜。的确,它是一个讲不完故事的地方,也是一首唱着远去历史动听的歌的地方!走进以色列就像走进故事的讲坛,走进以色列犹如走进历史。所以,我和女儿一住进耶路撒冷门旅馆,放下行李就直奔耶路撒冷市中心。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到现在大约有5千年的历史。耶路撒冷是希伯来人对它的称呼,耶路是“城”,撒冷是“和平”即“和平之城”。阿拉伯人称它为“古德斯”,即“圣城”。全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新城区在西面,19世纪后建立的是现代化的建筑,高楼大夏,霓虹灯、商业街,繁华的街道的景象。而让我难忘的是旧城区,它是由一道40公尺高的城墙围着,古城里有无数迷宫般的街巷从远古的历史中直延伸到现在我们的脚下,每一块的路石都写着岁月的足迹,大多数的路面由于游客的踩踏,被磨的光光的而且滑滑,每个曲折转弯的地方或者一扇门也都有精彩的故事。在被风化的围墙上依稀可见刻着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可爱的花草,胡同里有时飘来烧香的浓浓香味,有时飘来各种面包、大饼的香味……  

  犹太人的经典《塔木德》的一句名言,即“世界上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虽然言过其实,过分夸张,但我想,也许那时,在那久远的年代可能就是这样吧!

  耶路撒冷东南角有一座闻名世界的神庙山,它南北长490米,东西宽280米,正中有一座富丽堂皇的萨赫莱清真寺。寺前的地上有一块巨石,长大约17,7米,宽约13,5米,高出地面约1,2米。这块巨石有着灿烂的神话历史故事,据说,公元619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由天使陪同乘天马从麦加飞到耶路撒冷,踩中这块巨石登上了七重天的,至今还留下他的脚印,所以,这块巨石被穆斯林视为圣石。

  可是犹太人说,他们的始祖亚伯拉罕把自己的儿子以撒捆绑起来放在这块巨石上,献给耶和华的,因此犹太人也把这块巨石看着圣石。

  神庙山的西南角有一座非常有名的阿克萨清真寺,相传是穆罕默德从麦加来到这里降落的地方。萨赫莱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都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圣地,各地穆斯林纷纷前来朝觐。

  在旅游中,我们遇到了一个会讲汉语的旅行团,他们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30多人,导游很热心,欢迎我们参加他们的团,听他讲解。他说,基督教形成于公元一世纪中叶,信仰耶稣。他指了指说,那是马赫德山洞,耶稣就降生在那个山洞里,现在建起马赫德教堂。我们还在教堂前合影留念。

  他告诉我们,公元33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母亲到了耶路撒冷,了解了耶稣遇难和他的墓地就在这里,于是建造了“圣墓教堂”,又称为“复活教堂”。这里就成了基督教的圣地。很多基督教徒都到这里,他们十分虔诚地去亲吻耶稣去世时停放遗体的石板。那石板被磨得亮光光的。

  几经岁月的变迁,饱受战乱的苦难,兴衰不断地交替,直到1541年,苏莱曼一世重建了耶路撒冷,保持到今天。现在耶路撒冷有8座城门,24座平台,雅法门大道是新旧城区之间的主要通道。

  神庙山的西侧有一面用石头垒砌成的高大的墙壁,这就是“哭墙”。犹太人视为神圣的古迹,他们在这里举行宗教仪式,追忆往事,叙述心里的哀伤,有的人面对墙壁,有的人趴在墙上,他们常常嚎啕大哭,哭得那么伤心悲痛,眼泪鼻涕一起往下流,那痛苦的深情令人倍感难过,在这种氛围里,你的心也会跟着深沉,脚步跟着沉重……

  去哭墙时,女士走右边,男士走左边,中间用围栏隔开。“哭墙”前有一些桌椅,有人坐在那里念经。当他们要离开时,先后退几步才转身走开。

  “哭墙”的由来,据记载,公元10世纪犹太人在耶路撒冷修建一座犹太教圣殿,无比辉煌。后来,巴比伦人攻占耶路撒冷,一把火将圣殿烧毁。这时犹太人大部分都散布在欧洲各国,无力将圣殿重新修建起来,就在废墟上用石头垒起一道长46米的城墙,犹太人经常聚在这里哭泣,他们也就把这个墙称为“哭墙”。

  耶路撒冷有“安息日”,所有商店都关门,公交车和各种车辆都停使,街道上冷冷清清,静得只听到风吹的声音,偶然见到一家子人,全穿着黑色服装悠闲自得去他们约定的地方,他们聚在一起诵经,他们专注地认真的神态,让人肃然起敬。

  到以色列一定要到死海。它位于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的交界处,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深的盐水湖,湖水的盐度达300克/升,为一般海水的8,6倍,盐分达30%,它比大海洋的海水盐10倍。

  死海水里没有水草浮动,没有鱼虾之类的东西,所以称之为死海。死海水的浮力很大,连我不会游泳的人也能浮起来,我看着女儿躺在水面上,任其浮动,悠然自得的快乐样子,我心里美哟是那么地甜甜。而后,我和大家一样,都在脸上、身上塗上墨绿色的海泥,让太阳晒干,最后洗掉,这时,全身都很滋润光滑。

  我走过了近70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个国家不管社会制度怎样,人民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梦,那就是国家强大,经济发展,人民幸福;每到一处,不管是哪个民族,哪种肤色的人,都唱着自己独特的颂歌,怀着自己美妙的梦,不断地开拓前进!

  (作者为致公党北京市朝阳区委党员)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