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5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华侨社团美洲致公堂发起成立了中国致公党。至今,历经九十年的风风雨雨,波澜壮阔,恪尽坚守,侨海报国,无论是当年举起抗日义旗之际,还是现今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之时,致公党“致力为公,以天下为公”的信念始终没有改变过。
九十年的征程,锲而不舍,可歌可泣,我们不能忘记建党以来致公党致力于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关注民族独立和祖国富强的赤子之情;九十年的征程,海外建党,同仇敌忾,我们不能忘记致公党号召广大党员投身抗日、积极支援祖国的壮丽篇章;九十年的征程,弥久愈坚,坚持寻找,我们不能忘记1947年5月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进行改组,从此走上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明大道;九十年的征程,欢欣鼓舞,意气风发,我们也不能忘记1949年9月致公党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激动时刻;九十年的征程,身系祖国,艰苦卓绝,玉汝于成,我们又怎能忘记成千上万的致公党人为了祖国的繁荣人民的幸福而不断地执着奉献、兢兢业业、致力为公、参政议政、力驰通途的奋斗足迹。
窗外,和风煦煦,绿意盎然,循着记忆的闸门,我的思绪又回到了过去……
我出生在山东莱阳一个普通的家庭,2001年7月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取得理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在英国、加拿大和爱尔兰的大学和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了近七年。父亲是一位有着近五十年党龄的中共党员,做过多年的村支部书记,对我的影响深远。从小我就喜欢听父亲讲岳飞、钱学森等名人的故事。“精忠报国”、“子不嫌母丑”,这些思想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深深烙印着,从那时起,爱国主义就深深地在我心中扎下了根。虽然远在国外,有着优厚的生活条件,有着丰厚的薪金,有着一流的实验设备,但,我始终没有忘记对祖国的牵挂,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在国外七年,我经常与爱人一起通过电视、报纸或电话了解国内的变化,并暗自下定决心,学有所成后,一定要回到祖国的怀抱,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国家做点事情。父亲的谆谆教导不时地在我耳边响起,“孩子,将来不管你在哪儿,你要记住是谁教育培养了你,是谁让你们兄弟姊妹可以读书写字了,是谁让我们这个贫穷的家庭丰衣足食了……”。
2008年6月1日,我偕同爱人及儿子在伦敦希斯罗机场挥别前来送行的老师、同学,登上了回国的飞机,带着国际领先水平的材料微观结构的表征技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回到了大学本科学习的母校--—青岛大学。回国之后,我被安排在青岛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带着回到祖国大家庭的喜悦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之中。青岛大学领导、同事们非常关心我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经常问寒问暖,让我深受感动。作为一名归侨,统战部门对我也很关怀,多次找我谈心,送来鼓励,并推荐我加入中国致公党,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我接触到了《中国致公党章程》,被里面的“致力为公,以天下为公”的信念深深地吸引。2011年4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致公党,找到了一种归属感。
“侨海情深报祖国,锦绣致公添新姿。”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在教学科研一线,爱岗敬业,工作勤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科研、学科建设、教学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在科研工作方面,长期从事纳米光电材料和功能氧化物薄膜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能的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发表SCI收录论文105篇,至今已被SCI论文引用1910余次(其中他引1670余次);以首位的研究成果先后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山东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青岛市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等16项课题;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已授权4项;担任4种国际学术期刊副主编和编委。在学科建设方面,担任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博士学位点负责人、物理学一级硕士学位点负责人;研究成果为申报获准国家级应用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高校光子学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等做出重要贡献;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并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大学和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教学及人才培养方面,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言传身教,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培养出一批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指导的本科生多次获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的研究生先后获国家奖学金、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等奖励和荣誉称号,为物理学和材料学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做出了贡献。荣获的荣誉称号包括: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省海外专业人士创新创业杰出成就奖、青岛市侨界十大杰出人士、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市工人先锋、致公党山东省委优秀党员(2012、2013、2014年度)、青岛市侨联系统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等。
作为一名致公党员,始终不忘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积极建言献策和参政议政,为祖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教学科研工作之余,多视角地发现社会民生、经济发展等问题,并积极从民众中收集意见和信息,多次向政协、统战部和侨联提报议案和建议。其中,提交的《农村环境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的批示,另有多篇建议获致公党中央《建言策》、中共中央统战部《零讯》采用,较好地履行了参政议政职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荣誉已属于过去。90年的历程,弹指一挥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把个人紧紧地融入集体,紧跟时代的脉搏,才能焕发出青春和活力,才能不断地汲取营养、茁壮成长,才能不辱使命、不忘初衷!这些,我将铭记在心,身体力行……
“回眸九秩破颜开,致力为公恪守坚。”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梦”在召唤着我们,历史的使命在呼唤着我们,中华儿女多壮志,真诚地祝福中国致公党的明天更美好,让我们始终践行“致力为公、以天下为公”的宗旨,不断的提高自身素养,携手共进,报效祖国,继续谱写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
作者简介:王乙潜,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副院长、国家重点试验室培育基地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归侨;致公党青岛市委委员,青岛大学支部副主委。